第六回【附】魁隗古字 (original) (raw)
【附】魁隗古字
以上为魁隗二字的小篆
魁:北斗第一星,或一至四星合称
鬼,巫
隗的左半边,阜字旁,本义为升降的梯子,或指伏羲建木。
【文献说明】
1、有熊氏:《楚帛书·创世篇》有“黄能雹戏出自华胥”的记载,古“能”与“熊”通。
《易纬乾坤凿度》郑玄注:“苍牙,有熊氏,庖羲得易源,入万业作用。”
《春秋命历序》:“有熊,少典之国号。”
2、有蟜氏:《山海经·中山经》有平逢山,其上有神名叫骄虫,此山是各种蜜蜂聚集做巢的地方。“骄”字与“蟜”同。
《补三皇本纪》作有娲氏。
3、少典娶有蟜氏之女:见《国语·晋语四》、《帝王世纪》。
4、女登:出自《春秋元命苞》和《河图稽命徵》,《帝王世纪》又称女登名任姒。
5、神农之名:“轨”出自《孝经钩命决》,“石年”见于《尚书璇玑钤》和《春秋命历序》,或作“石耳”。后为《路史》所引,南宋以后,诸书沿用。
6、九井自穿:见《水经注·漻水》和《荆州记·随县》(南朝宋·盛弘之)
7、烈山氏:见《补三皇本纪》:“神农本起烈山。”注:“按郑玄云,厉山,神农所起,亦曰有烈山。”
8、神农炎帝姜姓:见《国语·晋语四》、《世本·氏姓篇》、《说文解字》、《帝王世纪》等。
9、伊耆氏:始见于《周礼》,后见于《礼记》,但均未表明其就是神农氏。
据《隋书》和《旧唐书》,后周和唐太宗蜡祭百神,都将神农氏与伊耆氏分开来祭。
又据《通典》,唐代之时便有神农又称伊耆氏的说法。
《资治通鉴外纪》、《通志》、《路史》等宋代史书直接将神农氏与伊耆氏等同。
《路史》有:“其初国伊,继国耆,故氏伊耆。”为元代陈桱的《通鉴续编》和清代徐文靖的《竹书纪年统笺》所采用。
10、外貌:见纬书《春秋命历序》、《春秋元命苞》和《孝经援神契》。
11、二师:老龙吉见于《庄子·知北游》,悉诸见于《吕氏春秋·尊师》,《新序》作“悉老”。
12、兴农耕:综见《易·系辞下》、《管子·轻重戊》、《新语》(汉·陆贾)、《白虎通义》等。
《逸周书》(佚文):“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破木为[耒]耜鉏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以助果蓏之实。”
《晋书·志第七·律历中》:“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
13、羊头山得嘉谷:见《元和郡县志·长子县》、《太平寰宇记·长子县》和《元丰九域志·长子县》。今羊头山上有炎帝庙,山南有神农镇。
14、尝百草:见《世本》、《越绝书》(战国或稍晚,作者不详)、《搜神记》、《补三皇本纪》、《资治通鉴外纪》、《通志·三皇纪第一》(南宋·郑樵)等。
15、定都:《易纬乾坤凿度》郑玄注:“神农氏建治于鲁,今泰山东曲阜县也。”另见《帝王世纪》、《太平寰宇记·曲阜县》,作明堂见《淮南子·主术训》。
16、大庭氏:见《春秋纬》。
17、火师:见《左传·昭公十七年》及孔颖达疏。
18、炎帝之令:出自《文子》(春秋战国·文子)和《吕氏春秋·开春论·爱类》。
《皇王大纪·五帝纪》(南宋·胡宏):“(神农)治其丝麻为之布帛。”
19、日中为市:见《易·系辞下》和《稽古录》(北宋·司马光)。
20、以石为兵:见《越绝书》和《太白阴经》(唐·李筌)。
21、伐补遂:见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和《战国策·秦策》。
《孙膑兵法》:“孙子见威王,曰:‘……昔者,神戎战斧遂……’”神戎即神农。
《战国策》:“苏秦曰‘……昔者神农伐补遂……’”
22、音乐:综见《世本·作篇》、《淮南子·泰族训》、《说文解字》、《帝王世纪》、《补三皇本纪》以及纬书《孝经援神契》、《孝经钩命决》。
此外,《路史·后纪三》言《下谋》是神农臣子邢夭所作,不知所据。
《礼记·明堂位》:“土鼓、蒉桴、苇籥, 伊耆氏之乐也。”
23、地理:见纬书《尚书璇玑钤》、《春秋命历序》、《春秋元命苞》。
24、八卦:见《三国志·魏书·少帝纪》、《帝王世纪》、《补三皇本纪》,连山氏见《玉海·艺文·易》(宋·王应麟)。
25、魁隗氏:见《帝王世纪》。
26、崩葬:见《帝王世纪》、《补三皇本纪》、《路史·后纪三》。
27、世系:神农氏世系,《尸子》言七十代,《吕氏春秋》言十七代,其他古籍言八代,
28、皇神农:出自《春秋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