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ota对《长安十二时辰》的笔记(3) (original) (raw)
书名: 长安十二时辰
作者: 马伯庸
页数: 656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1-21
第55页 第三章 午正
贺知章和李沁的对话中,提及“兰台”
兰台在百度百科中有下列解释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句, 兰台也是道家的一个术语,呼应了唐朝推崇道家的整个环境氛围。
2018-05-11 09:22:13 回应
凭借靖安司强大的庙算能力,很容易就能看出端倪。
引自 第三章 午正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庙算
自夏朝开始,国家凡遇战事,都要告于祖庙,议于庙堂,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式。帝正在庙堂占卜吉凶,祈求神灵护佑,以巫术假托神的旨意,迫使人们进行战争。这是“庙算”的原始形态。
战略概念
编辑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大发展时期,战略理论也比较系统地形成了,其重要标志就是《孙子兵法》的问世,它提出了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庙算”。例如,它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呼!"(《孙子兵法·计篇》),这里的庙算即指战役之前的战略筹划。任何概念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事物的发展中抽象出特有属性的结果,都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庙算”作为先秦时期对军事决策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主要体现了这一时期军事决策的特点。
初期演化
编辑自夏朝开始,国家凡遇战事,都要告于祖庙,议于庙堂,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式。帝正在庙堂占卜吉凶,祈求神灵护佑,以巫术假托神的旨意,迫使人们进行战争。这是“庙算”的原始形态。春秋时期,以信天命和先祖崇拜相结合的宗教观受到冲击,“庙算”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庙算”只存在了古老的形式,实际上已成为在庙堂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克敌制胜方略的代名词了。曹操在注《孙子》时 说:“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张预注《孙子》中也说:“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庙.授以成算, 然后遣之”。“庙算”是人们认识了这种活动的本质属性之后,将 其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进行的高度概括,因而可以说,兵家把“庙 算”作为战略概念使用的时候,已经没有丝毫香火气味了,而成为一次理论升华。
兵略
编辑秦汉以后,在庙堂里谋划战争的陈旧形式逐渐被打破,再以 “庙算”表达战略概念已不合适。这个时期成书的兵书与兵论, 始寻求更恰当的用语,这就是以“兵略”来表达战略。秦汉留传 下来的《淮南子·兵略训》和《三略》都是如此。高诱注《兵略 训》篇名时说:“防乱之萌,皆在略谋解谕,至论用师之意也,故 曰兵略”,可见《淮南子》“兵略训”篇的命名,其意在于从“防 乱”,“用师”的战略高度阐述论兵内容。由“庙算”到“兵略”,可以说是战略概念的一次较大变化。这个变化首先是抛弃了“庙”这个形式,又以“略”取代“算”,之前又冠以“兵”。使概念与内容趋向统一。庙算是唯一确切的战略概念!
2018-05-11 09:57:03 回应
那里原来是李卫公的宅邸,如今住的却是右相
引自 第三章 午正
唐代的官制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长官(即中书令、侍中令和尚书左、右仆射共四人)组成相阁,这四人都可以称为宰相。
中央官制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职务);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务);
三省:中书省(决策、秘书)、门下省(侍从、谏议)、尚书省(行政)、;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
一台:御史台(监察);
五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循旧制,与六部分工);
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与六部分工合作)。
散官:(荣誉职务)。地方官制
虚设(道)置观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
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
乡:耆老;
里:里正;
村:村正;
保:保长;
邻:邻长。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相同
2018-05-11 10:27:05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