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道德前提》试读:3.1 罗伯特·麦基的“主控思想” (original) (raw)
主题和道德前提对电影具有重要意义,一些有关剧本写作的书籍也同样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帮助。当我们讨论“道德前提”这个概念时,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词汇,并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释。所以,我想是时候来界定并巩固一下这些错综复杂的概念、定义以及手法,确定出来一个代表性的语汇。我的建议是称之为“道德前提(The Moral Premise)”,而本书也正是我对其进行梳理和巩固后的成果。因而请允许我花一点时间,来点评一些当代学者的著述,看看他们是怎样运用自己的方式、语言来定义“道德前提”的。然后我会将这些理论都归结在同一面旗帜之下,并对它的实践操作步骤给出建议。 3.1 罗伯特•麦基的“主控思想” 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在《故事》(Story)一书中,用“主控思想(controlling idea)”来指代电影中的道德前提,他将其定义为“故事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动作以及最后一幕高潮的审美情绪,所表达出来的终极意义。” 麦基在书中也同时描述了主控思想是怎样通过主要人物的诉求,来引导故事主线构建的,无论这条主线是有意识的欲望还是无意识的欲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主角在实现自己诉求的过程中,通常会发生两类事情:一类是推动着主角更加靠近自己的目标(“积极的推动”),一类是对于这一变动的阻碍(“消极的推动”)。指向目标的历程就像一次上下起伏的过山车之旅,而它正是由主控思想进行控制的: 故事的主控思想可以被概括成为一句简单的话,它描述了从最初状态直到最终状态的途中,生命个体是如何经历改变,以及为何经历改变。这是故事最淳朴的意义形式,在探寻“如何”以及“为何”改变的路上,生命的图景逐渐被观众接纳,并吸收进他们自身的生活中。 麦基的主控思想理论,为我将要论述的道德前提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相较于道德前提来说,麦基传达的概念有一些不同,并且相对狭窄了些。但可贵之处在于,他非常明白现实中存在着某一个观点、一个概念、一个单一的思想,能够用于总结归纳甚至是控制整个故事以及所有的铺垫情节——这一点我将在后文中更明确的点出。换句话说,麦基的主控思想描述了故事的“轨迹(arc)”。他还给出了一些例子: 电影《肮脏的哈里》(Dirty Harry,1971):正义凯旋而归,因为主角比罪犯更暴力。 电视剧《神探可伦坡》(Columbo,1971):正义被维护了,因为主角比罪犯更聪明。 电影《土拨鼠之日》(Groundhog Day,1993):当我们学会无条件的去爱时,幸福便会降临。 在后文中我将要论述,道德前提与麦基的主控思想并没有非常大的区别——除了道德前提并不仅仅只是作用于主角与故事主线上,它同样作用于每一个细节人物以及所有的铺垫情节。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考察其他的编剧指导书籍,通过这种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前人的智慧,并将他们汇集在一起,以加强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