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一场 (original) (raw)
余秋雨的《推荐序》一如既往地矫情,《译者序》平白无味,也可以忽略不看。开始吸引我的是On Anticipation这样的开头:
时序之入冬,一如人之将老,徐缓渐近,每日变化细微,殊难确察,日日累叠,终成严冬。因此,要具体地说出冬天来临之日,并非易事。先是晚间温度微降,接着连日阴雨,伴随来自大西洋捉摸不定的阵风、潮湿的空气、纷落的树叶,白昼亦见短促。其间也许会有短暂的风雨间歇,天气晴好,万里无云,人们不穿大衣便可一早出门。但这些都只是一种假象,是病入膏肓者临终前的“回光返照”,于事无补。到了十二月,冬日已森然盘踞,整座城市每天为铁灰色的天空所笼罩,给人以不祥之兆,极类曼特尼亚或韦罗内塞的绘画作品中晦暗的天空,是基督遇难图的绝佳背景,也是在家赖床的好天气。
作者款款写来,我也就慢慢读下去。两个人都在风景与文学与艺术的交错中慢慢咂摸体会。每处旅行都有确切的地方,有位历史上的人物全程相伴,也有些著名的作家画家时不时地来访。但重要的却不是这些,重要的是旅行的目的和我们的心境。和作者一起,从福楼拜的角度看阿姆斯特丹,欣赏异国情调;用洪堡好奇的目光看马德里,感受“自己”的兴趣;带着华兹华斯的心境漫步英格兰湖区,讨论讨论自然的力量;再去体会凡高与他的普罗旺斯……我们追寻的究竟是风景,还是文化,或者是艺术?作者带着文化的笔调,写着文化的旅行,但令人庆幸地没有文化的矫情。不管怎样,都算神交一场。
细腻但不繁杂的笔触也小心翼翼地替旅者考虑着。最喜欢的还是那篇On Anticipation。他说,旅行的现实往往不如期望,现实强迫性地展现给我们琐碎的细节,而在想象或者回忆中,我们的注意力直接导向生活中精彩的部分,所以气韵生动,井然有序。——对于我这种懒于出门实地感受的人来说,这句话是太好的安慰了。我就像于斯曼笔下的埃桑迪斯公爵,对旅行持某种程度上的悲观态度。即便是这样,捧着这本《旅行的艺术》,眼前一片片胜景徐徐展开,还有那么出色的导游细心陪伴,在思想上遨游一番,也是莫大的享受。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