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这本有趣有料的春秋史给你,坐地铁别再刷手机了 (original) (ra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2019年6月新出版的《失败者的春秋》,是一本向普通大众介绍春秋历史的读物。作者刘勃并没有采用教科书式的方式全面介绍春秋历史,而是抓住“贵族时代最后的背影”这个春秋时代的主要特征,通过对一些关键历史故事的讲述和分析,由点及面,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春秋时代的整体风貌图。
作者讲述历史故事的套路也很有特点,先根据《左传》、《史记》等“正经”史书讲一遍历史,然后再讲自己对这些历史故事的看法和分析。据作者自己说,这个套路是跟古希腊的希罗多德学的。在我看来,这种写法倒是很好的示范了“如何阅读历史书”。
必须承认,大部分人其实不会读历史。很多人读历史是为了“涨知识”,这当然是好的。比如我在这本书中读到,“风马牛不相及”的“风”竟然是牛马发情的意思,而且这话竟然是楚国使者见齐桓公时所言。古人在外交场合竟然用“风马牛”来作比,还真是有意思。
当然,读史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有更大的用处。很多人喜欢历史,是想要从历史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所谓“读史使人明智”,人们多半是从这个层面上理解。但我读了《失败者的春秋》之后就想,要从历史故事中去吸取所谓经验教训,其实往往是极难的。首先是你很难知道历史记载是真是假,记录者掺了多少“料”在里面,其次是即便能够确定真实历史,所谓的“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终归还是依赖于人的总结,故而体现的并非客观规律,只能是某种历史观。
在我看来,读史真正使人明智的地方,并非总结所谓的“经验教训”,而是从充满了偏见、误解、扭曲的纷繁史料中发现“历史的真实”,需要读史者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洞察能力。这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才是真正使人“明智”的过程。我认为作者在本书中表现出了这种深厚的功力。
如作者分析楚国历史,认为《史记》的记载比《左传》的记录更加可信,是从文风入手进行分析的:
《楚世家》的春秋部分,文风质古,叙事简明,不但和《左传》的风格不同,和《楚世家》自己的后半截(大量采用《战国策》)比,更不像是出自一人之手。看来司马迁写作这部分内容时,有一个很缺乏文学情趣的信息源,其关注军国大事而不及其他,这很有可能就是楚国的官方叙事。
这个分析角度充分考虑到了史官作史的过程,考虑到了史料来源对文风的影响,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又如作者讲述崔杼杀死齐庄公后,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接连杀了多名史官,但史官们宁死不屈,坚持写下“崔杼弑君”四个字。读这段历史,一般人只会想崔杼的作为残忍可恨,史官的气节可歌可泣,但作者却开启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借此事对当时的贵族政治体制进行分析:
如果把眼光放在体制上,则一个关键点是崔杼可以杀史官,但是他没有权力任命史官。史官也是贵族……等贵族社会解体,史官变成更开放的职业后,这个问题当权者们反而好解决了……根本不用杀人,只需要枪毙史官的稿子。
这个并不新颖的史料,通过作者的解读,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认知视角。
书中类似这样的精彩分析还有很多。并且作者经常还会有幽默辛辣的点评,令人喷饭。如:
事实上,把事后的结果当做事前的预言放进某位智者的嘴巴里,是早期历史学家最喜爱的工作之一。
又如:
《左传》的阅读体验有点类似金庸的《笑傲江湖》,令狐冲很晚才出场,然后你猛地意识到,原来林平之是配角啊。
总体来说,这本《失败者的春秋》是一本有趣有料的通俗历史读物,语言幽默,文笔流畅,我个人强烈推荐。并且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它的开本设计非常好,比iPad小得多,可以轻松放进中等大小的女包,带到地铁上读超级方便。这本书大部分我都是在地铁上读的。个人认为,纸质书的便携程度还是蛮重要的,直接决定了它被阅读的几率。
刘勃老师在出这本《失败者的春秋》之前,已经出过一本《战国歧途》,我今天刚收到,正好明天带上地铁,期待同样精彩。
© 本文版权归作者 xierdea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