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结界 (original) (raw)
这是一篇读后感,书名是《权力与影响力》,这是一本管理学著作,研究在职场上如何运用权力提升影响力。不过触动我的角度很清奇,我想起学中文的利与弊。
若干年前有一位领导曾经说过绝对不能让孩子学中文,这句话当时对自己的冲击很大,时间过去将近十年,她说这话时的语气神态仍宛如在眼前。我很想知道原因,但当时没有问,不过自己一直在琢磨是什么原因呢。
前两天大学同学来家里玩,聊起了以前的同学和各自单位的趣事。她说起她们办公室的权力结构,一共八个人,主任与副主任都是学历史的,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资源和资源分配的权力,三个学档案、文物修复之类的,是积极的利益攫取者,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当仁不让,不能吃亏,金字塔最底层是学中文的,给就要,不给也无所谓。又谈及她的师兄不慕名利,矢志写作要作资深教授。我们一起感慨学中文为什么如此弱势,或许是骨子里都有点清高,这个不屑做,那个有违原则,给自己设置了太高的底线。如果是这个原因,倒让人有点自得起来,毕竟底线高是一件听上去很不错的事。
但我立刻想起了《权力与影响力》这本书,书中谈及群体中有两种人:幼稚者和玩世不恭者,幼稚者期望一切合乎理想状态,玩世不恭者对一切不合理的地方都归因于办公室政治,但作者跳出或者根本无视道德评价的逻辑,仅仅从个体职业规划的角度,如何面对现实,综合各种因素达成目标,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尤其在“工作中的关系”这一章节,管理与上司和下属的关系,无论是了解领导喜好,还是搜集上司信息,都不再归于我们传统文化中拍马奉承,而是在管理关系,管理关系的目的是为了赢得支持更好地合作,而上司也要了解下属,明白他们的利益需求,了解在这个多样性和互赖性很强的群体中可能的矛盾和分歧,管理者跳出情绪干扰达成管理目标,这一点也不是传统文化中那种把下属当棋子下的权谋。管理如果有科学性需要参与者有这样的科学素养,以及管理目的的合理和正当性,而不是大家都在不择手段的为个人谋利。
如果是这样的管理,中文系的高底线就显得太酸了。回过头看自己的阅读史,如果长时间阅读太多的纯文学文本,对世界的认知容易局限于过高的陈义,有绝对不变的“是”,就有了“非”,但换个角度看,其实“非”未必是“非”。尤其是在实务中,对于在职场中打拼的人,清晰的职业规划才是更切实的,圣贤书离现实太遥远,不仅是时代遥远,是思维方式太遥远。学中文容易给自己打个结界,别人进不去,自己也不轻易出来。
如果选择了中文,我建议要么一头扎进去,读得更深点,读成沈从文,读成木心,但这不仅靠读,还需要时代、阅历、天分的加持,要么读的广点,自己走出这个结界。
不过,纵然有这么多的自我菲薄,但我仍然感谢中文带给我的充实、温暖与曾经激荡灵魂的喜悦!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书虫的风雨浆糊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