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荣耀 (original) (raw)

我不认为摄影从胶片到数码的转换丧失了什么东西,总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的人,是因为他们本身对摄影二字的内涵和外延都知之甚少。
我是首先被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所吸引,而喜欢上摄影的,物质上的极度匮乏并不能阻止我喜欢摄影,相反,因为得不到通常水平好的器材,因为工作的现实,生活的现实,得不到自由的时间,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在书籍中寻找影象,渴望得到摄影的准确解释。
我没有找到。
我以为桑塔格是个摄影家,谁知道她是个思想家,她天马行空,把我往超现实主义那边引导,往生产,传播,主义,思想那方面引。作为一个旁观者,她见证了摄影的历史,见证了摄影作为一种手段在思想,艺术,历史,意识形态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勾结。
同名书籍《论摄影》由安塞尔.亚当斯所作,从技术上阐释了摄影。两本《论摄影》,一出一入,经典传世。

最初是在迪派影象网上知道阮义忠这个人的。然后就一直惦记着《二十位人性见证者》这本书多年。还好,他的文字和他的相片一样用心,平视大师的目光只有对摄影二字有多年的生活积累才能娓娓道来。在《汉声》杂志工作的经历又不得不令我思考:
摄影可以只简单到按一下快门,复杂到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态度,全都体现在他的相片中了。摄影的出入间,到底如何才能平衡?有的人,思考多了,相片就拍得少了。有的人,思考很少,相片无数。

如果只能取其一,我选择较多的思考,较少的拍片。因为在我看来,文本也可以作为影象存在。如同不肯让人拍照的布勒松,甚少有相片为他留影,却有不同的优秀文本记录着他,《二十位人性见证者》算是其中之一。阮义忠作为摄影师,相当好的把握了对各位人性见证者的笔触,如同第21位人性见证者,换了一种方式记录了他们,笔就是相机,纸张就是底片。
镜头就是态度:
广角镜头的宽泛,描绘了二十位人性见证者的人生轨迹,以及时代背景。
标准镜头的平视,不拔高也不诋毁,任他们相互纷争,作者的态度不参与其中。
长焦的精准,集中于他们某一人生时态进行描写。
对比级谱或长调的运用,把相反摄影态度的摄影师放在一起比较,或者把相似的放在一起,阐述前辈对后者的影响(不赞同也是一种影响)。

总的来说,《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可比作50mm定焦莱卡镜头对20位人性见证者的留影。对我来说,如同数码和胶片的优劣不值得讨论一样,文字和图片的是非一样是毫无意义的争论。
摄影任人评述,自成荣耀。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