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读书之前 (original) (raw)

再次感谢豆瓣,好像每次一提到读书就要先感谢豆瓣,事实上正是如此。豆瓣让我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思想之美”——我喜欢用这四个字来形容读书带给我的感受。而这本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无疑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本书。
今天在图书大厦花费了一些时间找到了这本书,同时要找的还有一本畅销书《引爆流行》,不过最终没有买《引爆流行》,因为觉得书的设计太sb,适合高中生的那种口味。也许我因此错过了一本好书,也许吧。anyway,我买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就够了,因为这绝对是一本适合我的书籍。
这本写于上个世界六十年代的经典书籍用通俗易懂/非学术的语言抨击了当时美国大城市的规划,并由此展开了一场深入地讨论,听说由于作者的言论过激曾经两次入狱。在本书中作者简·雅各布斯的眼里面,城市就像人体一样在运作,街道就是大大小小的动脉和血管,每一条都有自己特殊的功用。人口应该高度稠密,因为稠密意味着安全;城市不应该分区,这样人们可以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人行道一定要足够宽敞,然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于其中;街道必须短小,让行人每每产生转弯的新鲜感。
我想,我读这本书除了因为北京的城市化进程与当时的美国有很多共同之处(面临共同的问题)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身为一个大城市的居民——对当下北京的城市改造感到迷茫和失落,我找不到属于我的城市归属感。任何一个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的人都会(甚至简直是一定的)对北京的变化感到无所适从,你找不到你儿时的记忆,你不停的搬家,从这里搬到那里。北京在不断的盖楼,不断地修路,与此同时,传统的东西在逐渐死亡。决策者的思维不加改变,若干年后,北京将成为所谓的国际化大都市,这将是一场悲剧。如果你认为北京现在的城市规划令人欣喜,或者你对此无动于衷,那么我恳请你仔细的看一看这个城市的成长,用心地听一听这个城市的变化,然后再作出你的判断。
首先引用一下本书中作者简·雅各布斯的一段话:
文化中心无力支持一家好书店;
人行道不知所终,也不见散步的人;
快车道让城市伤痕累累。
这不是城市的改建,
而是对城市的洗劫。
这简直就是再说现在的北京,我随便翻了翻书中的几处,感到都能和北京的现状对应起来。另外感受最深的就是书中充满着一种人文情怀,那种平等的一对一的交流,我喜欢这种感觉。而不是像教科书一样告诉你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就先说这么多吧,还没有正经读,以后也许再会写下我对这本书的只言片语。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