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趣也不错了 (original) (raw)

读完了《魔鬼经济学》。虽说相对于它的名声,确给人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之感,不过我还是认为,至少它是部值得一读的书。“从根本上改变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牛皮吹得大了些,但“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却是基本上名符其实的。

首先,我并没有将它作为一部纯正的经济学著作,而是将它作为一本通俗社会学书来看的。不是有一种用类似恶搞的语言来解释词语的辞典叫《魔鬼辞典》吗?不妨把《魔鬼经济学》也作如是观。每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都会有多种原因,撇开人所共知的主要原因不谈,而去探讨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原因,本身就是吸引人的一种方法。而且这些原因里面,也的确有一些,是相当重要而为不般人所不重视的。如在解释学校老师和相扑运动员的欺骗动机问题时,在解释信息如何决定人的行为时,在解释毒品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时,都对人有相当启发。但将美国九十年代以后犯罪率下降的原因归因于堕胎合法化,多多少少有些不能让人信服。

作为一名母亲,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以及名字对孩子未来的影响问题,其实两个问题基本上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父母,究竟要用什么来影响你的孩子,以及如何影响你的孩子。名字真的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吗?肯定不会,但名字本身已经不仅反映了父母的经济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而且反映了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期许。这对于孩子的未来有影响,则是肯定的。其中有一个观点,我觉得所有做父母的都应该有所认识。那就是父母其实怎么教育孩子,用什么样的技巧或者方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本身有怎样的特质,他们是个怎样的人,才是真正对孩子产生影响的。

昨天和儿子坐公交车去锻炼。在这个城市里,给老人和不方便的人让位,已经非常普遍,也非常自然。车到一站,是医院,上来很多老人,许多年轻人都起来让位。坐在我身边的,是一对母女。女儿看到一个老人走过来,想起来,却被母亲按在座位上。后来那母女和我们一起下车,我听到母亲边走边在对女儿进行教育:现在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如何如何。两件事的对比让我很感慨。我不知道多少句苦口婆心的话,能抵消掉母亲的那一按在女儿内心产生的影响。要么,女儿认可母亲的做法;要么,对母亲这种行为产生厌恶,想来都不是很好的结果。

这本书,因为没有太深奥的经济理论,读起来蛮轻松。也很有趣。一本书,能有趣也不错了。关于翻译,在豆瓣上看到很多人的责难。我的英文水平离看原著还有些距离,不敢妄加评论,但看几个说到此书翻译的评论,说来说去,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国内翻译作品普通存在的欧化句子,读起来拗口之外,真正挑出的毛病也不外乎就是“动机”、“激励”之类,让人想起“人云亦云”这样的话。现在翻译难做,每个自以为能读点英语的人,都会对一些作品评头论足,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呵呵,有能力自己去看原著好了,要么,你来翻译几部书大家看,如何?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