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以来所谓之幽传统 (original) (ra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阎连科的长篇小说《日熄》于2015年由台湾麦田出版社出版, 2016年获得第六届「红楼梦奖」首奖。小说以伏牛山脉的皋田小镇为背景,叙述者是一位叫李念念的14岁智障男孩,时间为某年农历6月6日的短短一夜。故事讲述了在那一夜全镇的人纷纷梦游,在梦境里烧杀抢掠,欲望横流,无恶不作,全镇陷入无序状态。只有开冥货店的念念一家时梦时醒,念念他爹李天保一直在试图唤醒其他梦游的人。到了该天亮的时候,太阳没有出来,梦游的人也就一直醒不过来。最后李天保用一种奇特的方式,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制造了一个太阳,终于结束了这场噩梦。 《日熄》的故事完全建构于一场集体梦游之中,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现实。首先,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念念智力不健全,人称「傻娃」,从他嘴里讲出来的故事可靠程度令人怀疑。另外,书的结构也疑幻疑真,为故事抹上了一笔不确切的色彩。除了前言和尾声无时间说明以外,全书11卷均以时间标示,时间段先用五更划分,然后在每一更里再细分出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发生的事情,具体时间以24小时制标出。传统上的五更应从晚上19时到第二天清晨五时,每两小时为一更。换言之,第一更应该是19时至21时,但小说中的第一更却从17时开始。 此外,小说五更结束的时间向后推延了15分钟,至5时15分才结束。之后作者又加了一卷「更后」,从五时十分开始,与他的五更结束时间有五分钟的重叠。最有趣的是时间到了六时,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接近天亮的时候,作者又加了一卷「无更」,时间在这里停顿了。卷十「无更」与卷11「升腾」的前三节整整40页,时间都停留在六时,白天拒绝到临,黎明前的黑暗无限延续:「——好像白天死了不会再亮了。⋯⋯这一日日头死了时间死了白天跟着也死去了。」 虽然时间分段精确到以分钟计算,但是上述的混乱却宛如在精确中屡屡出现误差,顿时使读者对这个精确度也产生了怀疑。作者一方面同时使用古代的更与现代的24小时计时方式,更把在梦游里打砸抢行为比拟成古代的农民起义,却又故意犯下时代错误,把明末的李自成和清朝的太平天国混为一谈,并让这些暴民头缠黄布,诱导读者联想到时代更为久远的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如此一来,貌似精准的故事时间实际上给读者造成了一种模糊错乱的时空感。另一方面,如此改变五更的起讫时间,等于人为地延长了黑夜,增加了故事的不真实感与幽暗感。 正如李欧梵指出的,「幽传统」之「黑暗」与五四「启蒙」(enlightenment)之「光线」(light)其实是影形不离的一体两面。「 幽」其实并非完全漆黑无光。「 幽」是虽然暗无天日,人世间却尚有微光。美籍犹太裔思想家汉娜‧阿伦特(1906-75)借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黑暗时代」一词指出:「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代中,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illumination),这种启明或许并不来自理论和概念,而更多地来自一种不确定的、闪烁而又经常很微弱的光亮。这光亮源于某些男人和女人,源于他们的生命和作品⋯⋯。」正是这「很微弱的光亮」,让人们看见黑暗(mörkerseende,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语)。而什么是光,什么是暗,尽在不言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