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爱情,男人长大的时候 (original) (ra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由于我最近不知道把时间都用去了哪里,这本书拉拉杂杂看了三天才看完。我有仔细想过为什么我现在看书,没有从前快而且所有的内容都模糊不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失去了一种能力。失去了以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也许是我越来越心思旁逸,无法一气呵成顺利读完。我也不是个善于总结的人,我会记住所有无关紧要的事情,却忽略掉女主角的名字。

当然,这些都不影响我说这真是本不错的书。还有,这本书是借来的。因为我在大批采购看到它的时候想:这是什么破书,这样恶俗的名字。

主人公是一个35岁的唱片店老板的故事。有一名刚刚分手的女友,和两名活宝伙计。 他经营一个日益萧条的冠军黑胶唱片店。卖各种二手唱片。他们会赶走来买一张《I JUST CALL TO SAY I LOVE YOU》给女儿作为生日礼物的顾客,因为觉得改名顾客品味低俗。除去周末,他们的生意不太好。每个星期有三个上午,会有一名宿醉的酒鬼来找一张不存在的唱片。

像洛说的,这实在不是有雄心大志的人会做的工作。

日子周而复始。噩梦开始与女友罗拉离他而去的那天。他发现自己除了一屋子的唱片和卡带之外一无所有。

我在Henry 的博客上看到一句话——青春,对于二十四五岁的人来说,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可是,三十岁,遇事往往有背水一战之感,人生的窘迫尴尬,开始被放在显微镜下了。是那句话吧,洛的人生的窘迫和尴尬,就这样被放在显微镜下。在临近中年之前,洛被迫剖析了自己的理想和生存现状。

书的开头就是一份排行榜,上面是最值得纪念的五名前女友。连续被五个女人抛弃,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更别说此后他一直无法摆脱这种境遇。到他最近一次被甩后,他开始联络从初恋开始的五位前女友,询问自己被放弃的原因。希望可以解释现任女友的离开。

一直觉得人不容易认识自己。就算认识,也总是轻易就原谅了自己,相信那都是别人的错,相信是因为我们没长大,而没长大是因为我们还是孩子。

就像作者会怀疑。有时候很难解释你为何会或如何会发现自己被同时拉往两个不同的方向,而显然某种程度不切实际的非理性是先决条件。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扰。该坚持些什么,放弃些什么。我们和从前不一样,我们渐行渐远。

这个过程有些悲伤。像洛的一语双关。

“灵魂在哪里”?
“在忧郁旁边”。

第二遍看这本书,是我一直在找一段话。因为我既没有做用书签和做笔记的美德,也没有在书里折页的恶习。

所以,为了这几句话,我把这本书又看了一遍——不久之前,狄克、巴瑞和我同意重要的是你喜欢什么,而非你是什么样的人。巴瑞提出设计一套问卷给未来对象的点子,一份两三页复选题的文件,涵盖所有音乐、电影、电视、书籍的基本常识。这是用来,1)在话不投机时使用,同时,2)避免有个小伙子跟某人跳上床,然后在后来的约会才发现,这个人拥有每一张胡利奥(JulioIglesias)出过的唱片。这个主意在当时把我们逗的很开心,虽说巴瑞,身为巴瑞,他进行下一步:他完成这份问卷然后把它拿给一个对他有意思的可怜女人,而她拿这份问卷打他。不过这个点子里包含了一个重要而且基本的真理,这个真理就是这些事的确有其重要性,而且如果你们的唱片收藏大异其趣,或是你们在最喜欢的电影派对上碰头彼此也无话可说的话,假装这样的感情会有前途是没用的。

这真是个好办法,不是吗?也许一直没有找对人是因为一直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除去一个男人的迷惘,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真是一本了不起的唱片目录。有人说,当你执迷于弄清每一张唱片的时候,你就忽略了文字的美丽。但是谁能忽略掉这里面排山倒海般出现的密集的音乐呢。我如此执着的去找一张电影原声大碟和另外的一张CD,31songs。

最后用译者的序言来完成这个故事:这是一本真正的男人之书,关于三十而立以后的男女关系,关于社会对男人的期待与男人的迷失,关于男人如何从被废中康复关于男人时时刻刻的噩梦—— “他一定很爱你,也把我比下去”潜台词是“他那个更大些,也把我比下去”,关于男人的不安全感、恐惧与忧伤,关于男人的狭隘眼光(沉溺于排行榜或收藏),关于男人的厌世和偏执狂……在老友飘零四方或结婚生子之后,被遗弃的男人也只剩下这些了……在这种忧郁中间,那些关于音乐、电影、性、爱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