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看荣国府的经济财务人事行政制度 (original) (raw)

“一旦贾政去世,这一房该是谁当家?是宝二爷,还是贾兰?按理应是长房长孙贾兰接手,此时宝玉就得分房另住,面临这样的窘境,王夫人将情何以堪?”

1

作者根据《红楼梦》前80回的内容,比较完整地复原了荣国府的经济、财务、人事、行政等制度。目测水平强过大部分逐字或逐章解读《红楼梦》的作品。

作者是复旦数学系本科,华中师大文学博士。序言中交代上世纪80年代用计算机分析《红楼梦》写作风格,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反复读了《红楼梦》100多遍。

作者当年分析的结论是:后40回大部分不是曹雪芹写的,但是也参杂了少部分原稿。

以前看过一点《红楼梦》,看不进去,看完本书后发现《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非常有趣,荣国府的规章制度也是相当完善。

以下是书中作者的重要观点:

1:林黛玉父亲病逝前给黛玉留下了巨额财富,由贾琏带回荣国府,交给贾母监管。元妃省亲修建大观园的时候动用了这笔巨款,贾府认为反正黛玉以后要嫁给宝玉是自家人,黛玉明白但不屑计较只在乎跟宝玉的感情;

2:李纨与王夫人是婆媳,书中没有写二人对话是故意的,实际二人矛盾重重,李纨儿子贾兰是长房长子,继承权优于宝玉,王夫人则更希望宝玉继承家产;

3:王熙凤不是王夫人儿媳妇而是侄媳妇,按理王夫人应该让儿媳妇李纨做管家,但是王夫人因为宝玉继承权的问题刻意不让李纨管家而是借王熙凤来做名义上的助手实际上的主管;

4:荣国府实行供给制,从主子到仆人共7个等级,包吃包住包衣服首饰化妆品学习用品,还按月发放月钱,吃住月钱从高到低都有明确的制度;

5:荣国府有一整套管理机构:总管、账房、银库、买办、库房、厨房、茶房、缝衣、洗衣、古董房等一应俱全;

6:荣国府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名下的田庄,每年的租金大概能有两万六千两;每代人都要分家分走一些财产;

总体评价4星,不错。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中是我根据上下文补充的信息:

2

◆ 前言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对贾府经济生活的分析,取材于曹雪芹撰写的前八十回,依据的版本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出版的《红楼梦》。

◆ 第一章 黛玉家产之谜

◆ 一 林家财产问题的提出

一些人在讨论林家财产时,基本上都以这三条为证据,证明林如海死后留下了巨额财富,但这笔财产已被荣国府当作自己的钱在使用,而且是已经用得差不多了。

◆ 三 林如海后事的料理

对林如海来说,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孩子,只有将黛玉托付给她的外婆才最能让他放心,其实他也没有别的选择。用现在的话来说,今后贾母就是黛玉的监护人,贾琏是接收林家财产的经手人,林如海临终前可托付的人也只有他了。毫无疑问,林如海的巨额遗产,就是经过贾琏的处理而流入了荣国府。

◆ 四 林家财产流入荣国府后的下落

再仔细阅读作品,可以发现从第十四回林如海去世到第七十二回贾琏说那句话为止,确有一个事件可能将流入的林家财产消耗殆尽,那就是为迎接元春省亲而建造大观园。

◆ 五 林黛玉之钱财观

黛玉一开始被困惑和心理阴影所笼罩,可是她又逐渐地走向了超脱。无端失踪的巨额家产,最终没能成为黛玉心灵上的枷锁,她始终不渝坚持的是对自己的“知己”,即宝玉的相知相爱。用五世先人积累的家产,换取一个可以和心上人共度少年时光的大观园,也是种不错的选择吧?这才是在曹雪芹构思中的“绛珠仙子”。

◆ 第二章 李纨与王夫人为何没有对话?

◆ 四 解不开的疙瘩是推动情节的暗线

一旦贾政去世,这一房该是谁当家?是宝二爷,还是贾兰?按理应是长房长孙贾兰接手,此时宝玉就得分房另住,面临这样的窘境,王夫人将情何以堪?

不过,有一点王夫人还是坚持做到了,即她尽可能地阻止李纨染指荣国府的管家权。倘若让李纨管家,一旦贾政去世,贾政这一房的家主就必然是李纨所辅助的贾兰,到时王夫人与贾宝玉这对母子的地位势必急遽下降。

◆ 第三章 荣国府应该谁管家

◆ 一 王熙凤确有治家才干

如果细心注意与梳理散见于各处的描写,可以发现曹雪芹同时又通过一条暗线告知读者,王熙凤虽然很有治家之才,但她在王夫人这一房管理家务,却是一种不合规矩的安排。

◆ 二 不合规矩的安排

即贾赦与贾政分房后,贾赦的儿媳妇王熙凤竟然在管理他弟弟贾政的家事,而且还管得很起劲。

但在读者看来,“寡妇”与“失业”两词相连,恰好正寓示着李纨遭受过的两次打击。第一次是贾珠之死,她在荣国府的地位因此骤然发生变化,第二次则是她失去掌握治家大权的“业”,倘若贾珠不死,王熙凤手里的管家权就是她的。

◆ 四 李纨判词与曲子的难解之处

这一句意思很明白,语句也不艰深,确为作者对李纨的批评:当贾府败落之后,唯有李纨在经济上还拥有较强的实力,但她却不愿积阴骘,帮助某位亲人摆脱危难。曹雪芹曾借兴儿之口称赞李纨是“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可是她在这儿又受到相当严厉的批评。

◆ 第四章 围绕月钱的风波

荣国府实行的是由“官中”保障的供给制,即无论主子或丫鬟奴仆,衣食住行都由荣国府包了下来,各人无须付钱,因此所谓月钱并不是生活费,而是每个月按各人等级分发的零花钱。

◆ 一 荣国府的月钱制度

众人如此希望能早日拿到手的月钱,为什么总是拖欠不发呢?曹雪芹在作品中将这个问题的答案揭示得非常清楚:荣国府众人的月钱都被王熙凤挪用去放债了。

除主子与丫鬟之外,还有一类人处于这两者之间,那就是赵姨娘、周姨娘与平儿等人。她们不能算主子,但身份又比丫鬟高,其月钱是每月二两银子,即比已婚的年轻主子低一级,拿到的数量与未婚的主子相同。这样算下来,荣国府内发放月钱时,主子有三个等级,丫鬟也有三个等级,另有姨娘、通房丫鬟等一个等级,即荣国府内月钱发放共分了七个等级。

其实,一等丫鬟的月钱是一两银子再加五百钱,因此并不存在一等丫鬟的月钱反而比二等丫鬟少的怪事。相应地,上面提及的个人月钱数应做修正:贾母、王夫人诸人是二十两银再加十吊钱,王熙凤等已婚主子是四两银二吊钱,宝玉、探春等未婚公子小姐是二两银一吊钱。银子之外再发钱十分必要,贾府内的小费支付多数是用钱,主子们平日里玩耍斗牌也得用钱。

从王熙凤所说的赵姨娘共领取四两银子四吊钱可以知道,荣国府里月钱不是直接发到每个人,而是按房发,再由该房的主子发给手下的奴仆,以显示其权威。

◆ 三 李纨的经济筹划及后来

可是,尽管是社长兼东道主,李纨却拿定主意不出一分钱。果然,在第四十五回里,我们看到李纨带着公子、小姐们去找王熙凤索取活动经费了。

李纨的苦心却不难理解:她的儿子贾兰尚还年幼,眼前虽是衣食无虑,但荣国府经济衰败的阴影她已有所感知。面对这一大趋势她无能为力,为保证儿子日后的前途,她唯一能做的是自己在经济上尽可能地做好准备,主要途径则是月钱与年例等的积攒。

一旦明确“冰”是比喻王熙凤,那么也就可明白“如冰水好空相妒”一句,是在喻指久已心存芥蒂的李纨和王熙凤之间的关系。这也应该是后来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身陷危难,李纨却不愿援手相助的重要原因吧,当然,这也与李纨已养成的小气吝啬的习惯有关。

◆ 第五章 探春和她的治家尝试

王夫人终于想出了个万全之策,即让李纨、探春与宝钗共同治家,这既可使各种矛盾得到平衡,她们三人又可相互制约,而自己的主导权也由此得到了保证。

◆ 一 代理治家团队的确立

令李纨代理自己治家是合乎情理之事,但王夫人却是满心的不情愿。荣国府最先是贾母管家,后来她将权移交给自己的儿媳妇王夫人,王夫人若要交权,那对象应该是自己的儿媳妇李纨,可是她找来的却是自己的内侄女、贾赦的儿媳妇王熙凤。

◆ 二 探春的治家业绩

王熙凤治家的二字要诀是“严”与“罚”,同时又伴以各种手腕,下人的形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这个【探春改革】方案的关键,是不再雇用“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而是将大观园分片包给那些本在园中服役的婆子,而上岗承包的条件只有两条:一是“本分老诚”,二是“能知园圃的事”。

◆ 第六章 那些半奴半主们

如个别丫鬟被主子收为“屋里人”,即成为妾,书中称其为“姨娘”。她们的地位优于一般奴才,所生的子女也是主子,但其本人身份仍是奴才,故而王熙凤骂赵姨娘“也不想一想是奴几”,芳官也不客气地对赵姨娘说“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

此外,各房的大丫鬟可代主子行使权力指挥奴仆,其生活也较娇贵,故而下人们称其为“副小姐”。

◆ 一 荣国府的管家们

综合书中的描写,可对荣国府事务管理的结构关系做一归纳:事关全局时,荣国府高层给赖大夫妇下达指示,赖大夫妇安排整个管家层实施完成,平时他们则按常规制度做调度;或者贾母等人就一些具体事务指示贾琏夫妇,此时林之孝夫妇协助他们操办,同时也是贾琏夫妇日常事务处理的助理。

◆ 二 姨娘与“准姨娘”

尽管贾环为她所生,但赵姨娘连教训儿子的资格都没有,因为这对母子之间有着主子与奴才的严格界限。

贾政与家人共处时,赵姨娘有资格参与其间,但贾政与王夫人是“对面坐在炕上说话”,赵姨娘却得站着干些“打帘子”的差使。

◆ 三 奶妈与“副小姐”

人走茶凉是人世间的常情,失去威势的李嬷嬷却无法接受,再加上打牌输了钱,袭人便成了她迁怒的对象,闹得宝玉房中不得安宁。王熙凤一听到喧闹声,便知道“李嬷嬷老病发了”,这显然已不是偶然发生的事件。

荣国府给予大丫鬟较高的待遇,容许她们养成“副小姐”的气势,不仅是要借她们凸显主子的高贵尊荣,另一重要目的就是将她们当作“预备队”看待,因为荣国府将来主子的“跟前人”、一些管家的媳妇,以及随小姐出嫁的陪房就是在她们中产生。

◆ 第七章 荣国府的经济制度与管理机构

到后来我们看到的图景是,作为整体来说,荣国府是在一天天穷下去,可是作为个人,府内那些主子和管家,却是有钱得很,而且他们的财富还在不断地增长,旺儿媳妇就曾说过,“那一位太太奶奶的头面衣服折变了不够过一辈子的”。

◆ 一 荣国府内是怎样的分配制度?

同在第七十二回里,当王熙凤谈到经济困难时,旺儿媳妇说道:“那一位太太奶奶的头面衣服折变了不够过一辈子的,只是不肯罢了。”总之,在荣国府供给制的各项开销中,主子奴才衣履簪环“分例”的支出应是最大的一项。

由这段对答可以知道,主子或奴仆生病后,只要报告了总管房,那么看病就无须自己掏腰包,医生的出诊费由自管房每年统一总付。荣国府里又设有药房,供各人抓药。

◆ 二 荣国府的财务与人事制度

照此粗略推算,荣国府四百来人一年在伙食上因向外购买需动用的现金大约总得四五千两银子。

据作品里的介绍,二门内月钱总数约三百两。二门外管家与奴仆众多,月钱的总数少说也得翻倍,即荣国府一年在银钱上的开销得有万余两,若加上新鲜菜蔬、鸡蛋等伙食方面必要的开支,两项总数得有约二万两。

大丫鬟与管家的子女由贾母、王夫人与王熙凤亲自过问,其余一般的奴仆如何指配主子就不屑管了,因此林之孝夫妇手中就有很大的分配权,而他们平素对二门内的丫头也确实留心,

◆ 三 名目繁多的管理机构

当阅读《红楼梦》时,大多数读者恐怕没意识到,荣国府里竟还存在着一个完整的管理机构,它正按相应的规章制度运行着。这并不是曹雪芹为写小说特意设置的,而是他所亲历的大家族生活中的客观存在,

总管房(在第五十八回里又曾称总理房)的职能是根据祖宗定下的“旧例”或主子的指示,指挥各具体管理机构处理荣国府各种日常事务,可以说它是保证荣国府生活有序的中枢所在。总管房的总负责人是赖大,

在荣国府内,帐房、银库与买办房是直接与银钱流通相关的管理机构,只要是用“官中的钱”向外采购物件,其流程就必定要经过这三个机构。为防止财务弊端,它们的管理不得由一人同时兼任。

荣国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庄田,每年都要从庄田获取大量的粮食、牲畜,以及出售粮食、牲畜而来的银两。

乌进孝向宁国府一次缴了1002石又300斛粮,约13万5千斤,据他说荣国府收到的大概也是这些。

厨房负责供应膳食,而有类似功能的又有茶房,书中也经常茶饭并提,如第十四回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第二十八回中“吃饭吃茶也是这么忙碌碌的”,以及第六十九回中“那茶饭都系不堪之物”等语。

荣国府上下人等的衣裤鞋袜,也是由“官中”供给,府内自然有一批奴仆专事缝纫,他们被称为“针线上的人”,这些人所在的部门,我们不妨称之为针线房。

”宝钗将古董“退回”,贾母命鸳鸯“去取”,她们的言语中都涉及荣国府的一个专设机构,那就是古董房。

这段描写显然反映了荣国府在管理上的混乱,同时又告诉读者,府内的金银器皿有专人负责管理,此机构不妨称之为金银器皿房,那汤模子是银子打造的,故而归在那儿保管。

在库房服役当差的叫“内库上人”,这是作者在第五十六回里交待的,库房的负责人则由王熙凤亲任,库房的钥匙全在她的手里。

库房前后负责人依次是贾母、王夫人与王熙凤,它意味着掌管库房是管理家务者的专权。

二门将主子居住的内宅与外界隔绝开来,府外人哪怕是至亲好友,也只能走到二门口停下,请当值者通报,得到允许后才能入内,第六回里贾蓉求见王熙凤、第十六回里贾蓉与贾蔷求见贾琏,都是先经由二门上的小厮通报,得到批准后方能入内。

以上所列是荣国府内一些主要的管理机构,而在荣国府外,至少还有两处需要管理。首先是家庙铁槛寺,以及与荣国府关系密切的水月庵(即馒头庵)、水仙庵与地藏庵等寺庙。

第七回提到“各庙月例银子”,这“各庙”里是否包括铁槛寺?作者对此未做交代。当年宁、荣二公修造铁槛寺时,已经安排了“香火地亩布施”,收来的地租应该能维持铁槛寺经济方面的运转。

荣国府外另外需要管理的是远在南京的房子。第三十三回里宝玉挨打后,贾母对贾政赌气道:“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此语暗示了荣国府在南京有房产,

书中没有提及的管理机构或许还有,但已提及的就足以使人惊叹其数量之多与分工的细致,须知荣国府的主子总共只有十多人。他们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与驱使奴仆的需要,设立了庞大的管理机构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 第八章 荣国府经济体系的崩溃

◆ 一 作者为何要写乌进孝缴租

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荣国府在经济方面最大的事件,是庄田年年都没有按数缴纳租银。

◆ 二 那张租单告诉了我们什么?

自宁国公贾演与荣国公贾源起算,经历了百年后,到“草”字辈已是五代,而经过一次次分家,宁国府与荣国府的土地自然就逐次减少,王熙凤所说的“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就是指多次分家后的结果。

如果其他七八个庄田也按这样的模式缴租,那么它们大约共可缴二万两银子,按三比一的方式算上春租所缴,总数是二万六千余两。

◆ 三 荣国府经济危机的根源

等到被主子指婚后,那些丫鬟们不再直接在老爷太太或小姐公子身边服侍,而是由府里安排从事其他的劳役,这时主子们便不需要再给她们以豪华的包装,原先的待遇也相应取消。于是,生活的重压、环境的恶劣使那些丫鬟迅速蜕化,她们情形将如何,只要看看府内的媳妇和老妈子们就可以知道了,须知她们当年都是从丫鬟过来的。

贾府的建立在农奴制基础上的地租形态,并不是封建社会晚期典型的货币地租,但这种奇特的生产关系,却是清代前期相当一部分贵族庄田状况的真实写照。

全文完

相关链接: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类好书47本

经济学普及读物17本,好书7.5本

5年来读了1174本书,挑出33本5星好书

2020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截至4月30日)

2020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截至4月30日)

2020年读过评过的54本书(截至4月30日)

本号135个书单1181篇书评的索引(截至2020年4月30日)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如何根据书名搜索本公众号上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