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original) (raw)
- 同樣了,電子書裡下載了幾本英文書,其中一本就是這本。分別有香港和台灣的朋友跟我提起過這書,當然要多注意。
- 這本書大陸有中文翻譯,但據說早已絕版,網上也有價有市。反正有英文版可讀,就不一定要找中文了。倒是豆瓣上有書友說這書的中文版序寫得有點意思,希望未來有機會八八。
- 之前讀了Bullshit Jobs,相比起來我喜歡這本講人類學與無政府主義的小書多點。這本書不長,一百頁開外,比較簡單。
- 它開宗名義說,無政府主義的經典原則包括:自主(autonomy),志願結社(voluntary association),自我組織與管理(self-organization),互助(mutual aid),直接民主(direct democracy)。這些理念我都很認可,想來近年社會運動的發展,也有向這方向靠攏的趨勢(?)。
- 作者提出人類學的傳統中,其實對'無政府'的社會(主要是指尚存在、但面臨不少威脅的部落社會)、或說與我們現代社會所「熟知」的以主權、民族國家、官僚系統(可能還暗指代議政制?書中的內容也是主要指向英美)以外的社會組織形式不少研究與了解,也深明這類社會運作的特點、優勢與問題。他想問的,或想provoke的,一來是以這種無政府主義的指向撼動我們對社會改變(他用'革命'一詞)的想像,二來是問人類學學者為甚麼沒有做得更多。
- 他在書中論述了一下對totality、社會革命過去的想像有點狹隘,並認為要提倡的社會改變理應包涵在其組織方式與過程當中。他認為過去對無政府主義(在歐美吧)的偏見更多是因為蘇聯及東歐的紅色政權,但他認為無政府主義與共產政權明顯是不一樣的思路。
- 首先他否定了政府的統制性(雖然今天隨著網絡技術的發達,這種統制性有所加強),而他也相信改變不一定要透過用一個政權換另一個政權來發生。對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如他來說,問題不在於哪個政權,而在於「政權」這事情本身。而改變的可能其實在於,在很多零散的、碎裂的夾縫或空間中創造出另類社會的可能。它們可能(或者說必然是)很小的,但這些社會實驗本身卻在類積著改變的能量。
- 放在政治的領域好像挺難想像的,在香港說這些更是必被貼膠了。我反倒是記起在找一些與社區經濟相關的資料時,讀過Gibson-Graham及Ethan Miller所寫的一篇介紹Solidairty Economy的文章。
- 其內容是類似的,即在看似無遠弗屆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下,改變的可能在哪裡?作者也是過去一種以宏大論述與藍圖的改變思想作出了反思(或者說總結了學界對此的反思),並提出一些基本的原則,承認、寄託於來自草根的不同嘗試。正所謂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不過團結經濟的論述強調團結,不單止不割𥱊,還要看相互之間如何相互支持吧。
- 這種碎片化的(或者不追求grand design)、游擊的社會改變策略,好像是某種社會潮流?但在我僅有的經驗中(比如參與到農產品的共同購買,或到共生社區的生活體驗),與其問這種嘗試能否帶來「真正的改變」(即意'徹底'的換掉制度,打倒'敵人'),自己每一刻的生活及感受才是最真實的,改變就在那一刻(或者這一刻)發生。
- 意思是,對資本的'反抗'不在於革命完成後才發生,在我收到那一棵農夫種來的粟米時就發生了。自主、自我組織、直接民主不在民主化後發生,而在於我參與到某種生活共同體的創辦與運作中發生了。經濟與政治當然每天都在找我們,personal is political,但它(們)沒有那麼統制,行動還是可以發生的。如作者所講,counter power 是關於 imagination。
- 很膠吧,是挺自我感覺良好的。但這不是犬儒,吃下那棵菜時,一起決定我們這小組想搞乜時,那種真實感其實比社交媒體上的 like like 與嬲嬲真實多了。
- 在讀這書時,想起了過去唸政治學時說國家(state)的定義是,對武力的壟斷⋯⋯當時覺得哇噻,那沒法玩,只能走去無政府主義了;而當時又讀到右到極至是無政府主義,左到極也是,不就成了個圓了嗎?自己其實沒怎麼讀過無政府主義的書,但這些原則(自主(autonomy),志願結社(voluntary association),自我組織與管理(self-organization),互助(mutual aid),直接民主(direct democracy))真的很喜歡呢。
© 本文版权归作者 sunfai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