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马桶,同一个畅快 (original) (raw)
一个小胖子,
戴个扁帽子。
你想揭他的盖子,
他就脱你的裤子。
这个谜语,我们小时候也许都猜过。没错,谜底就是“马桶”。别小觑了此物,专家们就认为,人类文明并非源自文字的发明,而是第一个马桶。千万年来,人类像发展饮食文化一样发展了排泄文明,从而把自己和兽类真正区别开了。美国学者朱莉·霍兰的《厕神——厕所的文明史》,就是这样一部为厕所、马桶、便壶以及手纸作传的有趣的书。
在中国文化里,司厕之神叫作紫姑,但她的职责主要不是司人家之厕,而是代卜人事的吉凶以及与人游乐。中国的传统素来是“民以食为天”,如厕之事,往往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宋人欧阳修不就说过吗,自己读书构思是在“三上”:枕上、马上、厕上,才有所悟。“太阳王”路易十四则认为“去洗手间”而中止一段对话很不合时宜,因此特地坐在夜壶上接见来访者。可见君子能远庖厨,却绝对不该远茅厕。
读读《厕神》一书,我们才会明白,厕所不仅不该是文明的忌讳,它本身就是文明的象征。厕所、马桶、便壶、手纸等等,从原始粗陋的资材,到现代复杂的高科技产品,一路走来,无时无刻不体现了人类和自己的排泄作斗争时的韧劲和智慧。排泄,最大的苦恼或者尴尬是臭味。为了除臭,为了把“五谷轮回之地”转变为“芳香之旅”,人类绞尽脑汁。
在古代的罗马,上流社会的妇女常常服用松节油,以便使自己的小便散发出玫瑰的香味来,结果许多贵妇因此而丧生。抽水马桶的发明,是人类战胜臭气的巨大的飞跃,因而被视为文明的巨大进步。1796年出版的一幅题为《国家厕所》的漫画展现了英格兰人对抽水马桶的无比自豪,以及对欧洲其他国家的鄙夷之情。漫画中,英格兰人坐在自己的马桶上,苏格兰人伏在马桶上,法兰西人蹲的是茅坑,荷兰人则在池塘里排便。
既然人人不得不经常上厕所,就没什么理由不把自己弄舒服一些。因此战胜臭气只是第一步。清末的康有为在他著名的《大同书》里,曾经充满憧憬而又无限神往的这样描绘未来厕所:“以机激水,淘荡秽气,花露喷射,花香扑鼻,有图画神仙之迹,令人起观思云,有音乐微妙之音,以令人科平清静”。如今的厕所,自动化之高,恐怕远非康有为能想像的了吧。据《厕神》介绍,日本人在高科技的马桶上世界第一。1985年,日本就组建了卫浴协会,致力于推进马桶业的发展。
当然厕所文明,人人有责。我想,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世界上有两个“WTO”,一个是众所周知的世界经贸组织。另一个,就是带着马桶盖的“WTO”: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 “世界厕所组织”! 而11月19日就是世界厕所日。也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目前世界上有40%的人口无法享用合理的公共卫生设施,使得传染病肆虐,每年因此要夺去200万条生命。
读读《厕神》,你才会知道,人类为了和自己的下半身作斗争,曾经付出怎样的努力。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