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的写作秘诀,竟是平平无奇的卡片 (original) (raw)
如果要推选二十世纪夫唱妇随的顶级文学伉俪,钱钟书与杨绛、纳博科夫与薇拉大抵可以榜上有名,钱钟书和纳博科夫这两位一中一西同时代的文学大家,均有丰富的作品留世并拥有博学之名。而在这两位文学巨匠之间,还有一个极为一致的写作爱好——书写卡片。
钱钟书的皇皇巨著《管锥编》浓缩了他一生书写的数万张读书卡片,而纳博科夫则不止一次在公开采访与文本中提到了自己对于卡片写作的偏爱。
“我的写作计划是灵活的,但我对写作工具则相对讲究:横格的布里斯托卡片、削得不太尖的橡皮铅笔。”——纳博科夫《巴黎评论》(1967)
除了这两位文学大师,卡片笔记的大咖拥趸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囊括多领域大神:
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积累了5000张卡片;
被誉为“现代幻想之父”、《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有一个卡片柜,里面存放了20000余张卡片资料;
德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卢曼,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卡片盒笔记系统,积累了90000余张知识卡片,创作了50余本著作,从一位普通的公务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论文,成为了比勒菲尔德大学的社会学教授……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卡片,为何会无频频成为顶级高手一生的宝藏呢?
在申克·阿伦斯研究卢曼笔记秘诀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中这样写道:
“我们仍然习惯性地认为一个人要取得巨大的成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不愿意相信,我们只要简简单单地改变一下工作方式,就不仅可以使工作效率更高,而且工作会变得更有趣。”
其实,在真实社会中,“四两拨千斤”的理念与方法转变比比皆是。以卢曼卡片盒这个工具为例,看似十分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却有可能颠覆我们的写作方式,从自上而下列提纲、找素材、写作,变为自下而上挖掘“主题”,整合成篇。
除了卢曼,上述列举的各位大家均得益于这个看似简单的“卡片写作”方法与卡片盒这个工具,并创造出了令人赞叹的成绩,便足见这种方法的神奇。
“卡片笔记”法已经过时了吗?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大师虽然伟大,但他们基本都生活在前互联网时代,因为信息闭塞,只能通过书本等纸质媒体较为低效地吸取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检索系统。在现代发达的信息社会,搜索引擎触手可及,我们是不是不再需要积累卡片,只要“百度”“谷歌”,便即刻拥有了丰富的素材,随时可以进行创作?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在创作长篇《云游》时,采取的依然是笔记整理的方法:“把116篇散章摊在地板上,她站到桌子上俯瞰……这些笔记能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云游》译后记)
“卡片笔记”的核心就是知识的“链接”和提取,随着时代的变迁,卡片笔记的外在形式可能从纯纸质卡片变得更加多元,但其作为工具依然被广泛应用。“卡片笔记”法之所以历久弥新,正是由于其内核符合认知科学的主流,并拥有强大的实操性,值得使用、便于使用。
在申克·阿伦斯研究卢曼笔记秘诀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以卢曼为代表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内容与用法。作者申克·阿伦斯本人也是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作为卢曼卡片写作法的受益者,他将卢曼的这套方法介绍给读者,主要包括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以及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可以让读者从零开始理解并使用这种读书写作的方法与工具。
记录卡片笔记,开启“有效写作”大门
卡片重度爱好者、安人心智董事长阳志平在《卡片笔记写作法》的推荐序里面,提到了“必要难度”理论,用以解释卡片笔记的意义。人的记忆,有两种基本的机制——存储与提取,而“存储与提取负相关”,该理论由认知学家比约克夫妇提出,目前已成为认知科学中的主流。
所谓“存储与提取负相关”,通俗而言,就是我们花越多时间和精力去把信息存储到我们的脑中,创建更多的联结,化作我们的知识,当再次使用它时,便更加召之即来。
对这一理论,我深以为然,从小就喜欢多读书,开卷有益,但终究读得太快,“读过诗书都忘记”,甚至数次买重读过的书。读书时写阅读卡片笔记,看似花费了不少功夫,但对于读者而言,这恰恰是建立了一个更为复杂的“存储”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为我们在后期写作时运用这些读书所得,节省了无米之炊的脑力。
阅读时跟随卢曼的方法进行卡片笔记写作,正是对“必要难度”理论的践行,吃力存入,容易提取,也是“有效写作”的开始。
作者申克·阿伦斯将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概括为:第一,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第二,简洁是最重要的;第三,没有人完全从零开始写作;第四,让工作推动你前进。
理解这四个原则,可以让我们更深层地理解卡片笔记的意义和写作流程,知道为何要写,才会养成写卡片的习惯。
申克·阿伦斯在书中这样概括:
“每一点脑力耕耘都是从一条笔记开始”
这个说法与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中的表述异曲同工:“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
相较于把读书的目标一开始就设定成写一篇长篇大论的书评甚至是系列讲书稿,的确很容易让我们“出师未捷身先死”,倒在迈出第一步的起跑线上。然而,做一页读书笔记,写一张卡片,进行一次类似的“微创作”,则是并不让人反感的小行动,可以随时开始,当读到书中让自己会心一笑的金句或片段,便可以记录下来,加以阐释,顺利开始思考及写作的第一步。
正如申克·阿伦斯所言:
“有了想法只有自己知道,就等于没想法,而无法重现的论据也根本算不上论据。”
不仅仅在学术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这样的念头,感觉突然自己有了灵光乍现的开悟,有了很绝的想法。然而,也许只是一转头,回了一个微信,或喝了一杯奶茶,便如过眼云烟,什么都不记得。我们总是容易高估自己的记忆,其实记忆是最不可靠的,只有自己知道的想法,因为没有及时表达,最终消失且再也找寻不回。
现代社会生活中,写作的重要性昭然若揭,写作的形式可能多样,包括视频、演讲(口头写作)和成文的书面写作等,但唯有留下思考的记录,思想才可能得以传播、应用。不经处理的灵感素材,就像丢弃在大脑深处的闪念笔记,是孤立的,因而很难再被唤醒。经过写作的形式将其整理成为永久笔记,纳入知识框架,才是将其致用的关键。
对于读书、写作而言,卡片笔记都是一个相对理想可及的路径,从无到有,开始思考,逐渐积累,最终碎片的思想,也有机会整合成光芒万丈的笔记系统。
三类卡片,轻松建立个人卡片笔记系统
确定了卡片笔记的意义,要从这种笔记法得益,更重要的便是践行。卡片笔记写什么、如何写、写完怎么办?这些问题的答案,申克·阿伦斯将其纳入了卡片笔记写作法“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明确区分独立又关联的任务、阅读和理解、记卡片盒笔记、发展想法、分享你的洞见、养成习惯。
其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明确区分独立又关联的任务、阅读和理解,可以理解为卡片写作的准备工作,心理上专心致志,行为上边读边记。
作为卡片笔记的重头戏,便是第三步“记卡片盒笔记”, 申克·阿伦斯将卢曼的笔记分为三类:闪念笔记、文献笔记以及永久笔记。
“闪念笔记”就像“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可以在任何介质上记录所有闪现的灵感,保存期有限,需要及时整理。
“文献笔记”的格式可以归纳为:引文+语言记录+出处,整体要求简洁,数量上有所控制、质量上精挑细选,是我们高质量私人文献系统的组成部分。
“永久笔记”是卡片笔记的明星,每一条永久笔记都需要有主题、思考、创作,并与其他永久笔记进行“双链”,以形成个人知识素材网络,是卡片盒中的永久居民。
项目笔记与其他三种笔记平行,可以理解为一个阶段性卡片盒
书写卡片最重要的是质量,申克·阿伦斯总结了这样的方法:
“你真正看到你认为你看到的东西,并尽可能清楚、真实地去描述它。如果有必要的话,请反复检查。”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同样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理解,通过不断地重读、思考,发现自己之前忽视的真相。虽然书中内容自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如果因为缺少刻意练习和阅读经验,将雷欧提斯(哈姆雷特爱人奥菲利亚兄长)错认成哈姆雷特,则多多少少是不适恰的。
写出优秀的笔记不是一蹴而就的,和阅读一样,需要循序渐进,简洁、清晰是基石,不断修改是途径。
卡片盒就像盲盒,积累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开出“隐藏”彩蛋
“成果写作的六个步骤”后三步——发展想法、分享你的洞见、养成习惯,更侧重于卡片笔记写作法的长期应用。
写完卡片并非可以高枕无忧,将卡片笔记编码、归档到卡片盒中,也是卡片笔记写作法的精华所在。卡片盒中卡片的积累,将随着卡片数量的提升而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获得指数级上升的能量。
《卡片笔记写作法》中 这样写道:
“卡片盒笔记不是简单的笔记集合。使用卡片盒,与其说是为了提取具体的笔记,不如说是为了指向相关的论据,并通过让思想交融而产生洞见。”
卡片盒的作用绝不只是是收纳,恰恰相反,将卡片笔记“堆积”正是相当错误的打开方式。卡片笔记的精髓正是“链接”,即使是两张看似毫不相干的卡片放在一起,也可能产生某种“混搭”、“跨界”的灵感。
对于这一点,日本著名学者、另一种著名笔记卡片“京大型卡片”设计者梅忠棹夫在他的《智识的生产技术》一书中有很好的描述:
“我们不是要进行分类,而是要将那些自己觉得在逻辑上似乎有所联系的纸片,集中起来。”
自下而上从卡片出发去寻找链接点和主题,而不是自上而下先有主题再分类卡片,给予了思考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容易产生头脑风暴新的思想,就如申克·阿伦斯所言:
“卡片盒里的每一张永久笔记都经过了足够精心的设计,为成为最终书面作品的一部分或激发灵感打下基础,但会出现在什么样的作品中则无法预先得知,因为它们的相关性取决于未来的思考和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卡片盒笔记就像一个魔法盒,让宝藏和思想彼此相遇,产生出更大的火花。
读完《卡片笔记写作法》,对于这种笔记方法与工具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语言加以概括,我觉得可以总结为以下三条:
第一,把想法写下来(闪念笔记)、把读到的好东西记下来(文献笔记);
第二,及时整理并创作永久笔记,做好编号、归档、链接;
第三,将卡片笔记盒应用于写作,由下而上从卡片发现主题与灵感,并在卡片链接组合中完成创作。
总之,大师的法宝并不神秘,掌握卡片笔记写作法并运用它进行创作,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尝试的工具与方法。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始写吧。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沉静天空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