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次苦囚,寻一点安慰。 (original) (ra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鹿川有许多粪》堪称小说集里最高光的作品,就阅读体验而言,是整部小说里连续性最好的。俊植堪称一众短篇中最吸引人的角色,从特殊层面看,作者向他施加一系列压力,具有韩国风格的重负,同时在普遍意义上看,俊植具有大多男人无法消解的脆弱和缺点,尤其在面对妻子和弟弟玟宇时。父权的主导力始终作用在他的思维中,弟弟的冒险精神,青春的强健;妻子的疏远,他自身排演的剧场,逐渐消除着他在家庭中的主位。他的自尊和无能改变的真实情况让他愈发极端,最后在彻底的心理溃败下,举报了弟弟。这样的情节也触发一个思考,似乎任何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极端情绪下做下自己注定会后悔的事。我有这样的个人解释,极端行为是一种自我反击,生活里没有一个人在逼迫,欺压你,但是无人不在参与对你的施压,因此即便后期会后悔,极端的失智行为可以看作一种自我证明。俊植也足以称为“恨文化”的形象人物。 在小说后部,李沧东呈现了最撼动我的描写。那些经年累月挤压在公共厕所的粪便,在小说家眼中变成一个个异质的生命体。公共厕所,看起来是一个肮脏,人之不近的场所。在一定的时间和情绪里变成一个见证地。许多人都可能像俊植一样,躁郁地在一个难堪的境遇里来到此地。也可能是物质自足却生活无趣的工作者,也可能是一个朝不保夕的流浪者。一个公共厕所的小房间,撬开四面的围挡,其中正是暴露在整个社会却少有人关注的“粪”们。不论小说和电影,李沧东都有很强的直视丑的真诚。当我看到那些对于公共厕所粪便的描述,并没有感到恶心的生理不适。因为当人物的处境,情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那对于粪便的直视,正像面对一众在社会在生活上奋力抽搐的人,在暴烈的日光灼照下,在粘腻的地面上剧烈的运动着。然而对于这一切,没有人在寻求自由解脱。作者也无意让这些人去另一个乌托邦找寻那些价值和意义,因为生活,运动,存在即是漫长的找寻,哪怕像瘫在地面上的一堆粪便一样。 短篇集前面的三个短篇和《天灯》有很强的Political指涉,个人感觉比起《粪》稍有逊色。因为对于光州事件和一些Democratic Movement好像要变成他小说的标签,《粪》虽然也通过玟宇暗示着社会实情,但是叙事核心一直在俊植身上,因而也让这篇小说具有更强的形象性,更具有现代倾向。社会议题仅仅是背景,但也若有若无地触发着矛盾。核心关注依然是人物心理的变动,因而这部九十页的小说展示出惊叹笔力下清晰的人物弧光。
同时,《天灯》的情绪波动和情节松紧拿捏很棒。 在阅读过程中,不时会想到鲁迅。暂且不讨论文学史地位。他们的小说都怀抱着巨大的爱和悲情,来书写零余者和悲哀者。天灯里的大学生,以及一些光州事件里的青年,不免想到刘和珍。俊植以及诸多失意男人,不免想到吕纬甫。不同在于,李沧东更激直,如同一擎明火,对着胸口烧。他要把烂疮扒开,使得人看到黢黑的骨血。生活的粘稠,停滞,冗长都暴露无疑。而鲁迅则在小说里保留,略作退隐。如同一味药引,直到进入到五脏六腑,经由内在的消化,方能在看似平冷的语言里暗感深意。这种区别很可能与韩国特有的“恨”文化相关联。
李沧东的小说很多有一种 苦涩的走入—紧张的炙烤—悠远的释放的模式。阅读他的小说很像一次进入苦囚的历程。你的精神和主角一起回味过往,童年时一次酸涩经历,大学时的血气逞勇到当下在生活中接受几乎如同赎罪一般的过程。最后你会走,哪怕还是回到曾经那个地方,总会有那么些不同了。甚至外界还有有一种自然力量给你脱释,像《天灯》里极具浪漫的寒天疏星,《烧纸》里那似乎注定的一场雪。这样的设计,是作者的仁慈,但也包含生活里的一些真相,那些事情终归不是无限下坠的,也许作者这些浪漫感的结尾设置,终归会在“走下去”时给我们一点点沉默的安慰。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寒山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