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史略》笔记 (original) (raw)
中国在近代以前,对小说的研究一直都是零散、不成系统的,中国小说史更是一片空白。先生这本《中国小说史略》可谓此领域开山之作, 此书不仅限于对古代小说按年代进行系统梳理,还对对古代小说创作和作品进行评论,其独到的评论也是一大亮点,更增强我们对古代小说的理解。
1、中国小说的概念
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庄子》《外物》)
这是小说一词在中国文献中最开始出现,这里小说也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含义,而是“ 琐屑之言 ”。
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东汉的桓谭在《新论》这本书中提出小说的概念:小说内容为零碎的东西,使用譬喻来阐述道理,形式上篇幅比较短小,作用是治身理家。鲁迅看来,这个概念跟现在小说的概念是相似的。
明朝因小说种类的增多,胡应麟将小说分为了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前三类跟现代小说相似,名称也沿用至今,后三类属于笔记杂文,已不算在小说之中。
清朝在编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时候,去掉丛谈、辩订、箴规三类,重新分为三类:叙述杂事、记录异闻、缀缉琐语。先生认为若参考胡应麟的方法,完全可以分为两类:杂录和志怪。
2、中国小说的发展之路
——起源:神话与传说——
先生认为小说来自于神话及传说。以前的原始人民,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便自己编造故事来解释,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故事。神话往后发展故事有了人性,以前古代的英雄,虽然是凡人的肉体,但被赐予神力,便有了非凡能力,例如尧让后羿射日。这些故事被口口相传,现在称之为传说。
——发展:魏晋南北朝——
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文人因肯定鬼怪的存在,所以认为自己写的关于鬼神之怪之书都是记录人间事实。干宝的《搜神记》,作者认为自己所收集的故事都是真是发生过的。《搜神记》这本书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很多故事都被后世沿用。
类似于《搜神记》这类志怪小说,在这一时期开始盛行,有《搜神后记》、《灵鬼记》、《述异记》、《灵鬼志》、《拾遗记》等等。鲁迅认为,中国的小说从这一时期开始走向成熟。
——成熟:明清小说——
明代世情书盛行,世情书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其中《金瓶梅》最为有名,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称三大奇书。明末,宋市人小说复起,其代表为现所见《警世通言》《拍案惊奇》等。
清代最为有名的志怪小说便是《聊斋志异》,虽然当时同类小说颇多,单作者以自己独特的描写手法脱颖而出,先生认为此书"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清朝的讽刺小说,最为典型的便是《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之后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者。
清代的人情小说,那边是《红楼梦》,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清代的狭邪小说,是以娼妓为题材的小说 。其中《海上花列传》最为平淡自然。
明以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称为“四大奇书”,到清乾隆,《红楼梦》盛行,特别在文人中。一直被百姓所喜欢的,则是《三国》《水浒》。
时势屡更,人情日异于昔,久亦稍厌,渐生别流,虽故发源于前数书,而精神或至正反,大旨在揄扬勇侠,赞美粗豪,然又必不背于忠义。其所以然者,即一缘文人或有憾于《红楼》,其代表为《儿女英雄传》;一缘民心已不通于《水浒》,其代表为《三侠五义》。
而到清末,外敌内乱屡出,便开始盛行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等。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