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的皮拉罕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original) (raw)

一本带有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色彩的小册子。断断续续读了很久。纯粹是因为对亚马逊丛林里原始部落的好奇心驱使之故,才打开并坚持读完。在人类主流文明观察者的视角之下,丛林的生活现实不仅没有想象中激动人心的历险场景,皮拉罕人的日常其实与亚马逊的气候一样沉闷而乏味。如果想读有趣而戏剧性的历险故事或游记,不建议阅读;如果对语言学、人类学或社会学感兴趣不妨一读。

一种濒危语言对于那些不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会造成怎样的损失?真的会有损失吗?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在历史的某个特定时期,人类使用的语言不过是可能发展出的语种中的一部分而已。语言是特定文化经验的载体,失去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失去一种认知体系、一种世界观、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类生活方式的典范。尽管,并非所有已经灭绝的语言都会带来实际的利益,但是它们的重要性在于,能教会我们用不同的视角思考生活、看待世界,提供另一种理解生命本质的可能。

每种语言都向我们展示某个人类分支面对周遭世界的独特方式。每个种族都会用不同方法来解决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问题。当一门语言没有留下记录就消失,我们随之就会失去一块了解人类语言起源的拼图。

皮拉罕人从不觉得迷茫,活在当下,不会为明天而焦虑,所以他们不需要救赎,也不需要新的世界观,他们守护好原来的就可以了。200多年来,传教士一直在试图改变他们的信仰,但每一次都劳而无功。以传教士的身份,深入亚马逊丛林,作者以传播福音为己任,与皮拉罕人的生活三十余年,为了习得皮拉罕语言以期更有效地传播宗教,日渐浸入皮拉罕人的生活、文化和认知体系的内里,最终非但没有达成传教的目的,反而被皮拉罕人与众不同的世界观颠覆了一贯秉持的宗教信仰,转而成为一位无神论者、语言学家,并以皮拉罕人特殊的语言体系为依据对语言学巨擘乔姆斯基的理论提出挑战与质疑。

对于作者这种戏剧性的转变,必定有不少人觉得荒谬或不可理喻。现代文明主流的认知尺度,在面对皮拉罕人的文化体系或类似的其他“落后群落”的文化内涵时,或多或少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作为“先进文明”的倨傲,是否真的情有可原?恐怕未必。正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告诫,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儿。我们不过是进化而来的灵长类动物而已,不要荒谬地认为宇宙是一片专为我们预留的净土。终其一生,我们都不过是摸象的盲人,或是在错误的方向寻找钥匙,只因为路这边光线更亮。既然如此,笼罩在生态危机、核危机、种族冲突、地缘危机等种种危机之下的所谓先进文明的先进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呢?当今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形式的确是理所当然的吗?

反观皮拉罕人,他们坚守实用主义的观念,不相信头顶有天堂,也不相信脚下有地狱,更不相信任何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抽象事业。仿佛皮拉罕人一直生活在绝大多数人孜孜以求的彼岸,他们的生存形态至少为人类共同体提供了一个探索的可能性:没有公义、圣洁和罪恶等绝对真理,人生将会有怎样的可能?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