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比《人间失格》更逼近现实 (original) (ra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比《人间失格》更逼近现实

也许作品不算多,但是每一部的质量都相当上乘,与这个名字相关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因一本《人间失格》而衍生的作品无数重复。提起太宰治,也许马上有人会在脑海里回忆起曾经让人无限感慨的动漫《文豪野犬》当然, 也许某个瞬间,小栗旬的演绎就被人认为就是这一生真实的流露,只是我们却在这些灵魂的生活里,看到比人生更加苍白但是却可以直接嵌入灵魂的,那么赤裸且直白的文字……孤独,是太宰治身上的标签, 日本现代文学作品我们所熟悉的人,除了村上春树、川端康成这些人,我们所应该熟悉的,还应该有这个“物哀文学”的孤独抑郁,不断描述内心的呓语的人。《太宰治的后半生》就是一部更让人动容的传记,而在文学历史中,他留下的痕迹,就是一个让所有人都难以捉摸、无法找到答案的谜团……而今天,《太宰治的后半生》带给我的阅读体验,却让我真实感受到了,他的一生,比起《人间失格》更加真实,短暂而不朽的一生为何被誉为“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这里,应该有你想要的答案。

如果你看过太宰治的书,你就明白,这个一个叛逆的人,然而年少的太宰治安静而本分,不断讨好别人,但是天才作家的他,从来都没有停滞于文学。从学生时代起,画画、写作就成了太宰治生命的必备。《最后的太阁》一书呈现了工艺额真实的太宰治,颓废与堕落的国民生活,在他笔下,其实是为了生活,是为了活着来追求思想的解放,然而当时的社会风气不允许,所以封闭了自己内心的他,用文字来抵制那个时代社会的思潮,所有的小说整体风格都是《人间失格》中那种暗淡晦涩的写作色彩的投影,也这些内心的独白,就成了日本无赖派文学里,我们在不同写作风格里都必须秉承的最主要的、且影响了后世的写作基调。《太宰治的后半生》不是纯粹的写实,也不是在不同的内涵,而是在作品中间歇性地充斥着太宰治对自己的生命的反思,同时借用的是自我解嘲,以此来展露,也用上戏谑的写作手法,企图在某一个阴森的角落里,用自己的内心做笔,以这种方法揭示虚伪的生活中的现实中,每一个人都在道德和情义下必然会隐藏的阴暗面。而后半生的太宰治的醒悟,更加让人意识到,原来,他的写作就是自己的救赎,从而在这些描述的真实人间里看到一个不同的人生的呓语,以及真正的人性和人性解放的宣言。

毫无疑问地,读这样的书,其实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太宰治这个人,而是他所生活的的整个19世纪早期的深刻的日本社会投影。《太宰治的后半生》是对一个期望的思考,尤其是与与“正统”思想背道而驰的太宰治又怯于表达,所以,背离世俗目光和所有的人期许的太宰治,在这本书里展开了一个真实的“罪与罚”的后半生,《太宰治的后半生》收录的不仅是人生的真实,还有作品中心境的凝结,读《道化之华》《虚构之春》,我们这里看到的是“恕罪”,而这个主题是初步醒悟之后,也逐步成为了太宰治的人生中如何书写的最大主题。在《虚构之春》里,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春天的温暖和美好,但是信任与真实、自由之间又是矛盾的,春天的虚拟只是内心的安抚,所以,在这一部部作品中贯彻了太宰治对自己一生里真实的期待。

除了书自身的精彩之后,一些翻译的句子也很不错,“唯有尽力自持,方不至癫狂”典雅也不失为个人情感的流露,“浮萍人生似流水,何苦愁闷川边柳”,借助中国式的诗句来表达当时的内心感悟,真实而又韵味。再像“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一切都会过去的”更是太宰治内心的独白,毫无掩饰,也没有任何的结局。在人生最后的一部分时间里,太宰治因为殉情未遂,于是文字里开始呈现出纠结与决断但是却时时警醒着自己,放纵与自持矛盾又始终不愿意放弃这个人家。所以有识之士都会认识到道,太宰治其实是因为落魄而对现实无能抵御,最终才会走向自我毁灭。在前辈的文字里也有着太宰治的思念和追索,芥川龙之介之言“天才和我们相距仅仅一步。同时代者往往不理解这一步就是千里,后代又盲目相信这千里就是一步。同时代为此而杀了天才,后代又为此在天才面前焚香”,迷惘却从未苟同于世啊!读这样的书,你怎么能够不因此而动容。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指上菁芜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