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西方思想,给东方人的情感教育课 (original) (ra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情感是无从忽略的,延绵不绝的,人性并神性的,能够用来对抗世俗的规条、极权的控制和资本主义的无稽。

在决定给自己安排情感教育时,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虽不能说完全理解作者笔下情感的所有意思,但的确我进入了细密复杂的情感之网,对各种情感有了更深的触碰。

作者以斯宾诺莎《伦理学》里对情感的分类和定义组成整本书48种情感,每种情感辅以一部小说来说明。简单粗暴总结,斯宾诺莎的情感伦理学/快乐伦理学认为要懂得分辨各种情感,识别出给自己带来快乐还是痛苦,快乐即好,痛苦即坏,应该选择好的情感,避免坏的。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快乐和痛苦都是个人的感受,也就是好坏都是主观体验,不能与世俗认为的“善”“恶”混淆,后者往往消解了情感的复杂而宝贵。作者选择的小说多来自西方,少数东方及拉美,题材又以爱情为多,还有什么比男女之间的感情更能密集地、极致地呈现各种情感呢?而且,没什么比爱情更具当下特质,更直观体现灵与肉要一起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爱,是半缩着一个对外在因素的想法而来的快乐。”斯宾诺莎说。“爱情是一种一开始能让人感到快乐的感情。。。人类可以从小的完美,过渡到更加完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情感。” 爱的精髓是快乐,书中说明了几个和爱情容易混淆的情感,那些与爱情本质不同且带来相反的痛苦:

“同情,是为想象中与我们同类的别人受灾难的观念所伴随着的痛苦。”“同情绝无可能转变成爱情。。。因为这是一种感受到他人的不幸才产生出来的情感,同情的背面,是庆幸自己没有经历那种不幸。。。是对自己能够帮助不幸之人的一种自豪。”

“好感是一种快乐,伴随着偶然成为快乐起因的某个事物的观念。”好感与爱情的区别在“偶然”和“必然”,因为一些过往的因缘巧合,对一个人有了“好感”,而爱情则是本质上对一个人的“爱”。当生活里还有种种缺憾不够幸福时,自然易将“有所待”的好感误解为爱情。当生活里各项具足,自然更易感受到纯粹的称为“爱”的情感。套入韩剧的叙事套路便很容易理解:各有缺憾的男女(古早时大概就是一个落魄却阳光,一个富足却阴郁之类)因为一些机缘相识相知,带给彼此成长且似乎难舍难分,这时一定要有个两人分开,各自生活的桥段。只有两人在相对安好的状态下,再次重逢且情比金坚,才能证明是真正的爱情。

读这本书时,我尝试代入2010年底的韩国帮助理解书中对西方思想和叙事的阐释,也因此更理解为何这本出自理工男东洋哲学教授之手的西式情感书为何成为当时韩国的畅销书。这几十年韩国经历了脱儒学、汉字文化传统,崇西方文化的过程,这本抽丝剥茧以故事讲西哲语境下情感的书,何尝不是潮流中的一部分。古早韩剧/朝鲜文艺作品以受世俗桎梏的悲情戏见长,这些年的叙事已有整体转向,明快了很多。这本倡导及时行乐的书又何尝不是顺应和推动转向中的一部分。

具体怎么叙说情感也许千人千面,至少这本书展示了一种方式,以斯宾诺莎的西哲定义教东方人重新审视情感。哦,原来是这样啊,有这样的说法啊,背后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啊。带着这样的觉知,下次生活中在遇到各种情感,也可能学着认真地凑近条分缕析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