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著名思想家的经典解构 (original) (raw)

这是一本卢梭和斯密思想的研究文论集,重点探讨两位十八世纪思想家关于社会分工和商业社会形成、国家与市场、法律与政府、道德与政治等思想观点的论争,分析他们思想碰撞产生的耀眼火花、他们对人类社会思考的真知灼见。引用了诸多两位数学家的原著,包括《论不平等的起源》、《道德情感论》、《国富论》、《社会契约论》等等。英籍匈牙利裔史学家伊什特万·洪特在牛津大学,曾就亚当·斯密和让-雅克·卢梭的思想做过六次讲座,这部著作就是这六次讲座的文本。通过作者的解构,会让读者了解斯密、卢梭如何在商业社会中思考道德和政治。引用的一些原文,也会引导读者去研读两位思想家的原著。但尽管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仍需读者具备一定的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知识积累,对一般读者确有较高的门槛。

伊什特万·洪特告诉大家,“商业社会”是斯密自己的术语。在正常情况下,“商业社会”指的是总体上由商人或市场经济行为者构成的社会,描述了一个拥有许多商业行为的社会。斯密进一步拓展了“商业社会”的含义,把它当做一种基础的社会类型,进行道德、政治不平等的理论研究。作者特别提醒大家,商业社会的概念描述了这一社会成员的构成性道德品质,而非真实的物质交易行为本身。为此,作者还引用了黑格尔、霍布斯、滕尼斯等人的相关表述,来印证商业社会的概念谱系。斯密声称社会可以在没有仁慈的情况下得到维持,尽管不是存在于一种最舒服的状态中。这个不怎么让人感到舒服的社会就是商业社会。这体现在他的《国富论》中。其后引发的道德辩论,作者引用了大量康德、伊壁鸠鲁的理论。到此,作者为我们指出:如果斯密被认定是其时代商业现实和政治的辩护者,卢梭则可以宽泛地认为是最不妥协的批评者之一。接下来,作者基本是用斯密的抨击来展示卢梭的言论。但归结为,在任何情况下,政治经济学家斯密和政治经济学的首要批评者卢梭看起来分享了共同的道德基础。卢梭和斯密之作品彼此综合的结果是,探索设计出西方当下国家形式的意识形态史——现代代议制和商业共和国的意识形态起源。

接下来,作者对亚当·斯密和让-雅克·卢梭二人各自对商业社会性的理论阐述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道德情感论》是斯密论述商业社会诸源头的推测历史。斯密指出,道德主义者倾向于发明许多针对竞争性心理无政府状态的心理防卫路径,比如人道、仁爱、爱人类、爱邻居之感受。所有这些都是虚弱的行为者。作者指出,斯密努力依据道德心理学来打磨商业社会的定义。在揭示卢梭与斯密之间的一致性时,作者指出,他们的一致性时都否认人的自然社会性与道德性。而不一致则表现为,卢梭坚定地认为,人类创造正义之历史序列的正确方法:首先出现了法律,然后紧接着便出现了法官或行政官;斯密则采取了一种直接相反的观点:社会出于必然性创造了最初的法官,但法官的权力却会引起愤怒和恐惧。我们必须要通过将那些法官们宣称他们正在诠释的法则编纂为法典,以此来控制法官,规范其行为。说白了,就是法律先还是法官先的论争。

……

总之,本人片面地认为,伊什特万·洪特的著述是对卢梭、斯密二人原著中的相关理论进行专业化、学术化的解读与论证。如果没有读过原著,肯定会选择性地阅读并形成碎片化的理解。从书中被作者引用的原文可以看出,卢梭和斯密言论很朴实,也很容易理解。如此说来,的确需要去拜读卢梭和斯密的原著了,一是可以直接了解原著的精髓,二是通过比对,来验证本书言论是否恰当。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曾经巫山难为云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