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乌托邦重要代表作,一场关于书籍与火焰的狂想曲 (original) (ra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反乌托邦”是乌托邦(utopia)的反义语,一种与理想社会相反、极端恶劣的社会形态。韦尔斯的《获得自由的世界》是公认的科幻乌托邦始祖之一,他批判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幻想的社会来影射当时的政治,观照人类命运。

而雷·布莱伯利的《华氏451》延续了这一思索,描绘一个钳制思想、压制自由的未来世界,并被认为是反乌托邦小说的重要代表作。而此次上海译文出版社对其的再版,也让我们有机会再次领略这本大师之作。

蒙塔格的蜕变与成长

不同于那些沉迷于海贝收音机和巨大电视墙的人们,蒙塔格心中早已埋有怀疑的种子。身为消防员的他,本应是焚书政策最忠实的践行者,但其实蒙塔格一直有在利用职务之便偷书,只不过这些偷来的书并没有引起他的阅读兴趣,他只是将其藏进了家里玄关上方的通风口铁栅栏内,恍若一个单纯的收集者。

至于他与费伯在公园的那场邂逅,则说明蒙塔格对读书这件事并非像周围人那样唯恐避之不及。虽然嘴上没说,但他其实很享受诗歌带给自己的那种不一样的感觉。事实上,他对克拉莉丝的言谈举止抱有同样的态度,正如后者所言:“我说话的时候,你总是看着我……别人会掉头走开,丢下我在那儿自言自语,或者威胁我。如今没有人有时间听别人说话。”正是因为对这种感觉的追寻和渴求,使得他走向了后来的道路。

当然,他真正的“开智”还是在同克拉莉丝相遇之后。克拉莉丝所做的不仅仅是引导他关注那些不曾关注过的事物、尝试那些不曾拥有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她还教会了他自主思考——“我的话并不好笑可你却笑了,而且立即回答我。你根本没停下来思索我问你的话”。而克拉莉丝那句“你快乐吗”的疑问,更是帮他撕下了虚假的快乐面具,使之开始正视自己内心的不快乐。

克拉莉丝失踪,以及目睹老妇人同书自焚两件事的发生,则成为了蒙塔格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成为他正在走上“离经叛道”之路的契机。一方面他失去了克拉莉丝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另一方面老妇人的执念让他既震撼又好奇,到书中寻找快乐成为了一种无法遏制的念头,所以他选择了跟米尔德里德谈判,选择了跟费伯谋划印书大计,也选择了与曾经的伙伴比提抗争到底。

而妄图改变现状的想法,则让刚从黑暗走出来的他冲昏了头脑,这种丧失理性的状态使他做出了一系列莽撞的行为——他强迫心智未开的妻子同自己一起在书中寻找答案,他唯恐天下不乱地拿着一本书坐地铁,他试图用朗诵诗歌的方式强迫妻子的好友与自己共鸣,他甚至主动向消防队队长比提发起挑战。

此时的蒙塔格尚未拥有与世界对抗的能力,却妄图以一己之力改变当下的世界,这种鲁莽和冲动反倒使其原本正义的行为变得幼稚可笑。而他真正的成熟,则是在与流浪学者们相遇之后。他们教会了蒙塔格如何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以及理解自我存在的价值。

可以说,《华氏451》讲述的不仅是蒙塔格蜕变的过程,同时它也展现了人物从盲目冲动到理性平和的成长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为书中惊心动魄的剧情出现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得作品更具层次感,也更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

书中角色代表的人群

《华氏451》一书的出场人物虽然不多,但是他们所代表的人群却各不相同,譬如主人公蒙塔格所代表的便是那些从蒙昧到觉醒的人类,他们虽然能够正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并为之做出改变,但是他人的引导却必不可少,因而蒙塔格的成长与克拉莉丝以及流浪学者的出现和指引密不可分。

克拉莉丝所代表的,是一种纯粹的理想,无视社会的规则,只追求自我最真实的感受。她或许并没有能力推翻当下的社会制度,但是她却能让蒙塔格们看到不一样的生活,能让他们心中的那颗怀疑的种子发芽,让他们将自己的付诸于行动。

而流浪学者所代表的,则是理性的实践者。他们虽然组织松散,但是目标却异常明确。他们清楚自己的实力和地位,因而并不奢求局势会立即扭转,但是他们清楚这件事迟早会发生,于是他们安静等待,并未这一天的到来做好准备。他们比克拉莉丝们更脚踏实地,也比蒙塔格们更理性睿智,他们是人类文明延续真正的希望。

除上所述的这些角色,书中还有两位值得一提的正面角色,一位是费伯,另一位则是自焚的老妇人。费伯所代表的,则是那些早已看出时局所趋,却不愿意出头反抗的人。他们拥有对抗时局的能力和智慧,但是缺乏应有的胆量,因而他们需要其他人的鼓励与支持。而自焚的老妇人所代表的,则是理想的坚守者和殉道者,她选择以最壮烈的方式,鼓舞更多像费伯这样没有勇气之人,她希望以自焚的方式带给他们希望,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相比之下,蒙塔格的妻子米尔德里德以及她的那些玩伴所代表的是那些缺乏个人主观思考,心甘情愿服从社会制度的人。统治者需要人们沉浸在有肉体的享乐和感官的刺激之中,于是这些人的生活便只剩下了海贝收音机、巨大电视墙和疯狂飙车。他们不关心家庭,不关心社会,不关心爱人与孩子,他们只在乎有电视里的“家人”。更重要的是,她们排斥那些不被统治者允许的事情,他们拒绝做出改变。

至于消防队队长比提则是位特别的存在。身为一位政权拥护者,拥有丰富学识的他常常引经据典,以诡辩之辞证实焚书行为的正确性,为自己乃至消防队的行为进行辩护。然而,真实的他却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善辩轻浮,当蒙塔格最终意识到比提是想借他之手自杀时,一种言不由衷的强烈矛盾感顿时跃然纸上。比提或许比任何人都清楚书籍所能带给人们的快乐,但是队长的身份却让他只能伪装在对书籍的不屑外表之下,更重要的是,他始终无法化解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突,让自己从这矛盾的世界中解脱出来。

可以说,正是如此多元化的人物形象,使得作品不仅因这些人物的出现跌宕起伏,也使得他们在面对同一困境时表现出的不同状态更加耐人寻味。

叙事语言和作品深意

除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借由文字所创造出的画面感,是本作叙事语言上的一大亮点。

一方面,作者擅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那些原本无趣的场景,变得极具趣味性和艺术感。譬如他会将喷出煤油的消防喷淋管比作体内涌动着毒液的巨蟒,将被焚烧的书籍比作拍打着翅膀的鸽子或是翩翩飞舞的黑蝶,将执行任务的消防员比作“演奏着各式各样炽火烈焰的交响曲”的指挥家。通过这种富有诗意的描写,实现了将暴力艺术化,既避免了相关内容对读者带来的不舒适感,也使作品的讽刺意味更浓。

另一方面,在展现和表达人物的情绪方面,作者则采用了蒙太奇的手法,产生了极强的画面感和视觉冲击。譬如当蒙塔格意识到妻子服用安眠药自杀时,他的凄厉呼喊与轰炸机尖啸声、房屋的摇颤交相呼应,使得这种瞬间爆发的绝望感更为强烈;而当作者描绘蒙塔格受克拉莉丝影响开始发生思维转变时,则使用了暴雨逐渐降临的意向,展现出一种无法躲避的强烈冲击。

至于小说的主题,能挖掘出的点有很多,在此仅列举一二。譬如政府对除漫画、商业期刊外其余书籍的严格控制,以及对人们娱乐方式的引导,都展现了专制政府审查制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政府因为害怕让人们接触到那些被认为是有害或危险的信息或情绪,于是控制公民对思想的接触,进而操控人民的认知与行为;然而这种控制终究是短暂和有限的,当被控制的人民意识到这一点并奋起反抗时,政府所要面临的反噬效果同样是巨大的。

又如,蒙塔格在加入流浪学者后,后者始终强调让他牢记“你并不重要。你什么也不是”,而这是一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讽刺。事实上,蒙塔格之前的行为多少有些个人英雄主义的意味,他希望以一己之力改变周围人的想法,结果不仅屡屡碰壁,甚至让自己身陷险境。流浪学者需要的是个体的不断积累与沉淀,从而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强大力量,这绝非是单凭几个人便能做到的。

当然,有关书籍的重要性和变革的力量,同样是本书一再探寻的内容。小说中的社会是一个由娱乐消费品堆积而成的世界,无论是海贝收音机还是电视墙,都遮蔽了不完美的现实,使人们沉溺在亦真亦幻的影视娱乐中,不再通过阅读书籍而独自思考,并放弃自我意识,失去反思力量,这足以见得书籍的重要性;同时,人类文明始终在经历摧毁、重建、再摧毁的过程,而书籍不仅让我们有能力浴火重生,也让我们学会避免摧毁的再次到来,使得我们最终彻底摆脱凤凰反复重生的魔咒。

如果喜欢这篇书评,记得关注我!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蝶之羽翼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