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的正确使用方法 (original) (raw)

接触思维导图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也尝试用思维导图做过笔记、计划等等,但是总是感觉不得要领,做出来的思维导图对自己似乎作用总是很有限。

曾经一度,我还觉得思维导图的作用被夸大了,或者说是我自己根本适应不来这个工具。

但是在读完东尼·博赞和巴利·博赞的《思维导图》之后,让我对思维导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意识到之前的思维导图之所以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其实是因为没有真正用好思维导图。

就拿利用思维导图来学习一本书来说,以前我也尝试过用思维导图来学习一本书,不过效果总是不理想,现在回过头去看,发现其实我只是单纯地跟着书籍的脉络整理出了一份思维导图,其中没有自己的思考,对自己的记忆也没有任何的帮助。

书中就指出,“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目标不是简单地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复制作者的思想。它是要根据你的知识、理解、解释和具体目标来组织与综合作者的思想。”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来梳理一本书呢?

在开始正式画一本书的思维导图之前,需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

第一,先快速浏览全书,对书中内容的组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第二,确定涉及的材料的内容和数量、及所需的时间,制定时间计划。

第三,对在这本书所涉及的领域中已经了解的相关内容先做一个思维导图,为建立联想思维做准备。

第四,再用一个小的思维导图确定自己这个学习阶段希望达成的目标,列出自己在这一学习阶段要回答的问题。

做完准备工作之后, 就到了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的环节。

在这个阶段,首先要再次概览全书,看书中的目录、主要标题、结论等重要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能为思维导图提供一个中心图和主题大纲的框架。

然后,回过头再看看书的概览和每章节的开头和结尾,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点还未加到思维导图中。

之后,把自己心中的问题和解答列到思维导图中。

最后是复习,把在上一个步骤中遗漏和跳过的内容补充完成,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

做思维导图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边读边做,也可以在事后做。

边读边做就如同和作者对话,而事后做则是在理解了全书的内容或各部分内容彼此间关系之后才开始,内容也就会比较全面,也能更容易地检查自己有哪些地方还没有记住。

对比书中的方式,再看看自己以前做的读书笔记,就是仅仅复制了作者的思想,搬运了书籍的目录而已,和传统的线性笔记也没有很大的差异,难怪对书籍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浪费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

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很多时候,我们痴迷于选择各种各样的工具,其实不如先做到完全理解一个工具,并做到真正发挥其作用。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今小慢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