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熵减为使命、游戏玩家、科幻迷、热爱人类的工程科学家 (original) (raw)

云透 评论埃隆·马斯克传 5

2023-11-19 20:55:36 已编辑 上海

埃隆·马斯克是一只吞噬熵的喷火巨龙,他烈焰所及之处,焚毁那些无序平庸的熵增,重建秩序。他也像巨龙那样充满威压,让很多人无法忍受他的咆哮和利爪。他带着工程科学家的浪漫幻想主义,扶摇而上九万里,注视着人类的未来。

// 熵减

熵的增加意味着系统失序、越来越冗余和混乱。

马斯克用「白痴指数」来计算某个制成品的总成本比其直接材料成本高多少倍:那么白痴指数=制成品的总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总成本里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总是能再挤出来一些的。

他是个沉迷于解题的「做题家」,始终试图找到更简洁的解法。指数过高的产品一定存在问题,一定可以优化流程、缩减成本。他信奉科学真理,又宗教式的、偏执的、疯狂的驱动他人。

「马斯克总想加快工作进度,承担更多风险,打破各种常规,质疑各类要求,所以他能够实现那些了不起的成就。」

风险的边界,可以通过「成功」和「失败」的双向试探用来确定,也可以稳妥的单向逼近,马斯克干脆落地选择前者。

从Zip2到X.com,从SpaceX到特斯拉,从SolarCity到Twitter,他总是在重新建立简洁的秩序。

他得以贯彻高压力的工作风格,并获得大量的利润。于是称他为「牛马资本家」——确实也可以这样讲。

但马斯克并不是一个以逐利为目标的商人。

// 游戏玩家

马斯克是一个把万事万物当策略游戏的玩家,利润、效率、声望都只是游戏结算和评级,是副产物。

一局胜利只是让他可以更快的挑战更多内容。

一个典型的、逐利的商人获得财富后会跳出「游戏循环」,将所得在生活中变现。

在马斯克喜欢的游戏《艾尔登法环/Elden Ring》中,有的玩家找到了在蒙格温王朝的刷钱技巧,会把大量时间花在这种机械重复,用钱购买数值,规避游戏难度。他们的玩法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轻松。

马斯克不是这样。

他还喜欢一款叫做《低模之战/The Battle of Polytopia》的游戏,这款策略游戏需要统筹资源,制定决策,做出选择,发展自己势力,与他人竞争和战斗,的获得最终的胜利。

马斯克从小就喜欢策略游戏。

花时间成为善于策略游戏的玩家,能被塑造出大胆的、充满冒险精神的心智:不惧怕失败,反正游戏可以重开;但又因为通关挑战的欲望,坚持不懈。

马斯克经营公司的方式就是玩策略游戏。

// 科幻迷

科幻小说对马斯克的影响,和游戏一样从深远。

他出生的时候,科幻小说已经跨越黄金时代、新浪潮和后新浪潮时代,那时,无论何种基调的作品,都对未来充满期待,让读者置身于宇宙浪漫的星辰大海。

他喜欢《银河系漫游指南》。

我偶尔会想像这样一件事情,我若穿越回30年前讲智能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游戏和电影工业的时候,那时候的人们一定会认为:科幻小说原来真的很快实现了。

但如果问到星际旅行、殖民太空、能源、贫富差距、战争或者是绝症,我们止步不前。

科技发展解决了娱乐的那一半,马斯克没解决的那一半。他所做的是全力拓展人类群体的能力范围,用科学技术强化个体。

SpaceX扩大人类在太阳系尺度的行动范围,新能源需要特斯拉这样普惠大众的产品来应用,用Neuralink为人类准备赛博化的IO,帮助人类治愈疾病,强化体能。他担忧AI对人类带来危险,Neuralink也可以帮助人类和AI对话,利用AI。

// 热爱人类

马斯克对人类的未来非常悲观,这让他有一种扭转人类命运的使命感。这是存在主义者的典型特征。

《爱、死亡与机器人》的《虫群》描述了一个类似蜂群或者蚁群的文明,大多数时候以低消耗低智能的水平繁衍生息,几乎没有智慧存在。但虫群一旦遇到危险,系统就会诞生一个继承种族过往全部智慧的个体来处理问题,确保族群的安全。

人类文明发展的瓶颈阶段,或许就需要诞生马斯克这样的个体,来关心人类,以外科手术的凌厉和果决,来帮助人类跳出可笑的官僚、降智的决策怪圈。

于是,他用「人类族群」的框架评估他的伙伴和员工。在他的管理方式中,他如同下围棋那样调用人才,可用的,就是他的一颗子(直接汇报、升职),不可用的,就会被舍弃(辞退)。

所以别人会说他无情。

马斯克是一个专注于自己内心,强大并不共情他人感受的人。「从某些角度来说,马斯克就像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个能力出众但不近人情的工头,他们的现实扭曲力场可以把手底下的人逼疯,但也可以推动他们做出他们原以为不可能的事情。无论是对同事还是对竞争对手他们谁的面子都可以不给。

他只想解决人类的问题。」

因为「当其他企业家还在努力形成世界观时,他已经形成了宇宙观」,个体已经不是他的关注对象了。

// 工程科学家

马斯克不懂人情世故,他「偏爱那些更精确的东西,比如工程学、物理学和密码学」。这种典型的工程师的、科学怪人一般的作风,让他拥有坚固的思维范式,他的「宇宙观」是基于物理的、数学的、基于逻辑思考的。

基于此,马斯克一直都在关注工程师们。马斯克有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不把工程和产品设计分开。事实上,产品设计应该由工程师来推动。像特斯拉和SpaceX一样,推特在所有组织层级上都应该以工程师为导向。

马斯克的一个指导原则是:「让一家公司成功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高效地制造产品的能力。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你怎么制造那些制造机器的机器。换句话说,你是怎么设计工厂的。」这可以不仅指工厂,也可以是他产出「有价观点和行动力」这一产品的「思维工厂」。

所以五步工作法不仅是一个非常详细的生产流程自检和优化的原则,学习和恪守它,也同样适用于建设「思维工厂」。

五步工作法有明确的判断逻辑,层层约束的关系,一定要看书中的原文,而不是看网上断章取义的简化。

1、质疑每项要求。提出任何一项要求时,都应该附上提出这一要求的人。永远不要接受一项来自某个部门的要求,比如来自「法务部门」或者「安全部门」的要求。你必须知道提出这项要求的人的名字。接下来你应该质疑它,不管这个人有多聪明。聪明人提出的要求才是最危险的,因为人们不太可能质疑他们。这件事要一直做下去,即便这项要求来自我马斯克本人。质疑后,大家就要改进要求,让它变得不那么愚蠢。

2、删除要求当中所有你能删除的部分和流程,虽然你可能还得把它们加回来。事实上,你如果最后加回来的部分还不到删除部分的10%,那就说明你删减得还不够。

3、简化和优化。这应该放在第2步之后,因为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简化和优化一个原本不应该存在的部分或者流程。

4、加快周转时间。每个流程都可以加快,但只有遵循了前三个步骤之后才能这么做。在特斯拉工厂,我错误地把很多精力花在加快生产流程上,后来我才意识到有些流程原本就应该被拿掉。

5、自动化。在内华达工厂和弗里蒙特工厂犯下的一个大错就是我一开始试图将每个步骤进行自动化改造。我们本应该先质疑所有要求,删除不必要的部分和流程,把问题筛出来、处理掉,然后再推进自动化。

他用物理学来判断和评估他要做的事情,他是一个科学家。

// 传记

传记书是一种有趣的类型,不像小说全由作者引导,而是在记录和揭示信息后,以读者的认知再被导出。

我花了很长时间来阅读这本书,一方面是工作忙碌,一方面也是这本书复杂、庞大、交织的内容让我在处理的时候,并行的多线程拖慢了进度。

别尝试向多年前「知识付费分子」鼓吹「第一性原理」那样,去总结什么「点石成金」的发财秘籍。

在《地平线:西部禁域》里有一个玩法,依据发现的全息照片,在千年后的荒凉世界里,一点点对比,确定这张文明全盛时期的照片,到底是在哪个位置拍摄的。

这本书给我提供的乐趣就如全息照片,我花了很长时间来寻找和探索,最终发现埃隆·马斯克是站在什么位置拍摄的照片,也领略了他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云透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