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广州!很高兴认识你!! (original) (raw)

Jinkingkam 评论广州历史地理 4

2024-07-10 21:19:18 已编辑 广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

刚到广州的人们,多半会吐槽广州的天时(春天面,十八变)、节气(小暑比大暑还热),却对广州的物候深爱不已——2月盛开的水仙桃花、3月繁生的虾蚬4月上市的青梅黄皮,还有5月6月的荔枝龙眼.....而,这就是天生地造而成的广州城。

.

广州位处北纬23°06’,气候十分符合竺可桢教授《物候学》中描述的热带特征——按现代人的调侃:广州的天气属随机播放,春夏秋冬皆有可能。正是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如此特别的天时、节气与物候,造就了海洋城市广州、成独特的岭南广府文化:

除夕花市

湿热气候下,花开四时,除夕前后百花已盛开。甚至牡丹等品种,比原产地山东早开5个节气。于是,春节前夕,广州各处花市齐开“灯月交辉,花香袭人,炎熇夜尤称奇丽”......这美景,从清代到今天,从财厅前到西湖路,从越秀到各区各街......已是花城春节一大热门景点。

落雨大水浸街

春天的冷锋风雨、连绵冷雨、阴晴不定的南撞北、回南梅雨天...夏天的锋面雷雨、白撞雨、台风雨、低压风雨...秋天的狂风暴雨、南风大雨、阴凉阵雨....冬天的冷锋阴雨......二十七种天气中,带“雨”的天气有十五种,而它们影响物候之余,也影响着广州的人文行为,比如凉鞋+短衣短袖的穿着习惯......

.

《广州历史地理》第二章《广州气候今古》从史料等资料出发,讨论并归纳总结了广州的气候特点、天气类型、月令、节气、物候等气候及相关内容,其中夹着诸多岭南广府文化生活小点。无论是从未到广州的他乡客,还是在广州居住数载、自以为很了解它的新广州人,或是扎根于此数代的土著人家;生活中那些你习以为常的气候,在书中数据的“放大镜”下可能是你惊叹“原来如此”的知识新区。

上升气流由山足上升到半山即可析出水点成云成雨

——这独特的气象特征,赋予这座高372.6米的小山,一个美丽的名字:「白云山」。这山个头不高,年纪却不小,它形成于6千万年前白垩纪,是广州蕞老的地形区。当然地理范畴上的「白云山」不仅仅指今天的「摩星岭」,而是从小北到麓湖、过旗山再到摩星岭等一整片山丘,它的另一侧还有福海灵山、长腰岭等......

观音山边建有一筑,铭记着你叮嘱

还有一座山,它资历并不比「白云山」弱——南越王时期,还曾被称为王山;明清就列于羊城八景中;近现代,更有诸多活动,在此山上举行......但除了资深老广,却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纵使他们曾到此一游。这就是《观音山》,今天中山纪念碑所在之处。

这是一座拥有众多传奇的山,无论在两千多年前的南越时期,还是在百来年前的乱世中,无数的奇闻轶事曾在此登上舞台......可能资料的匮乏,这本成书于30+年前的《广州历史地理》对观音山的讲述,也只是点到为止......超级期待更多的学者研究,补充相关内容。

.

《广州历史地理》第一章《广州附近地形形成史》,从地质层面、河流江岸海岸形成与分布、平原沉积等角度,分析广州城各处沧海桑田的过往经历。不单有白云山、七星岗、白鹅潭等地形形成的解析,也讲述不少好玩的故事。对了,带着这本书,出入越秀荔湾等老街道,你会发现很多街名路名,背后有着被现代人遗忘的故事:比如海珠路在越秀区......

《广州历史地理》成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作者以地理学家的身份多次实地考察,并结合历史视角,讨论广州这座海洋城市的三千年过往,无论你是学术研究需要,还是想多了解些广州故事,这本书都将是你研究广州历史与地理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只是,30+年来,全球气候的剧变也深刻影响广州气候及节气物候等相关要点,书中某些信息如能重做更像补充就更好了,比如 2016年1月的那场大雪。

同时作为一本专业书,这本书的内容一点也不枯燥,夹杂在地理信息中的历史故事、标志性地理位置的串联等内容,都在一而再地刷新我对广州的认知、勾起我对广州城新的兴致——改天,随着书中标志性地理点,重新逛逛广州城、重新认识广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