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骨头 (original) (raw)
2024-09-24 18:47:15 已编辑 上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这本书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因为CPTSD。在今年上半年无意中打开《不原谅也没关系》之前,这串字母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在阅读过程中,一种强烈的似曾相识感像潮水般袭来。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经历和感受和CPTSD的重合性。也是抱着这种心态,我开始阅读《我的骨头没有忘记》。
和《不原谅也没关系》医者自医冷静细腻的视角不同,《我的骨头没有忘记》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斯蒂芬妮所带来的是一种更汹涌的叙事,那就是她半生的真实故事。移民家庭长大,伤痕能循着家庭树追溯到三代以前,从小经历父母的体罚和情绪暴力。你能感受她剧烈的无助、困惑、痛苦。很多时候更因为她的创伤却不自知而心生怜惜。
这种不自知实际上几乎贯穿到这本书的后半段,这也正是CPTSD患者的核心病灶:她们往往并不知道自己遭遇了什么,因为长期系统性的虐待已经摧毁了她们的认知系统,她们只以为自己不配被爱。
印象最深刻的是,斯蒂芬妮从小过度承担父母的情绪,为了减少父母的矛盾,不惜编造自己的错误以揽责,并因此一再遭遇家庭暴力。到长大后,面对父亲,她仍然尝试“拯救”这个比自己大几十岁、从不称职的养育者,无法在心理上与其切割。确诊CPTSD,斯蒂芬妮花了至少十年。
尝试战胜CPTSD的道路也是曲折的。本书后半段展示了斯蒂芬妮所尝试的可以称得上五花八门的治疗活动,瑜伽、互助会、辗转更换的心理医生……她坦诚地评价这些方法对她个人的效果,有些聊胜于无,有些几乎起反效果。个人视角里觉得很有趣的一点是,其中很多方式方法,我也在之前的检索中了解过。这让我感到一种私人的陪伴——我并不孤单,我们都在找办法活下去。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不得不感慨斯蒂芬妮的生命力和精神力之旺盛。CPTSD患者并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废人”。她才华横溢,是成功的编辑和记者(虽然对工作的痴迷也是CPTSD的症状之一)。比起我来说,她战胜创伤的勇气和精力要丰沛太多。
我也是前段时间才意识到,我们往往给予外在的创伤太多关注:一颗脸上的痘痘、一道腿上的疤痕……却往往任由一些糟糕的经历扰乱刺激我们的大脑,在那里留下可能更加永久性的伤痕。只是因为看不见,就情愿当做不存在。如果从解剖视角看我的大脑,真不知道我把它折腾成了什么样子。
正如斯蒂芬妮说:“我的每根骨头都因回忆隐隐作痛,但我相信自己仍有幸福的权利。”我越来越珍惜我的大脑,珍惜我的骨头。我觉得它们都是可爱的。那些创伤,记得它并不是我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