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人间疏狂》:通过诗词,观历代文人百态人生 (original) (raw)

书虫子 评论他自人间疏狂 4

2024-12-04 09:30:54 已编辑 辽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你喜欢写诗吗?是那种狂热的写诗,还是内敛的写诗。狂热的诗人常常出口成诗,而内敛的诗人则触景生诗。

写诗的人是不是放荡不羁?有人“仰天大笑出门去,辈岂是蓬蒿人。”还有人“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写诗的人是不是多愁善感?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还有人“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我觉得诗人的确应该有诗人的气质,思维跳跃,心思缜密,善于联想,情感丰富,语言优美等,这样的诗人才会用最简单的字词,写出画面感,写出真情实意,写出家国情怀。

写诗的人到底是怎样的人?不妨读读夏葳著的《他自人间疏狂》。

夏葳是一位身兼教师与作家双重身份的创作者。其文字清新脱俗、诗意满满,笔触细腻温婉,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对历史人物和经典作品进行解读与诠释,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美好,体会到文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他的作品《少年与爱永不老去:诗经里的古老告白》,选取《诗经》中40多篇关于爱情的篇章,重现古今不变的爱恨情仇,着重对诗的意境描写和情感诉说,让读者跨越时空重遇那份不老的爱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传》讲述了苏轼从年少轻狂到历经“乌台诗案”被贬谪,最终在困境中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生,展现了他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文学、生活的深远影响。

《生命从容,我心优雅:杨绛传》以时间为引,串联起杨绛的一生,借助其爱情、文学作品、美学理念解读其优雅的女性精神世界。

《既见君子——诗经中的君子之道》以《诗经》中的经典篇章为素材,通过犀利的文笔和独到的构思,深入解读了《诗经》中的君子之道,旨在为现实人生提供启示。

夏葳所著的《他自人间疏狂》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古代诗人内心世界与传奇人生的大门,这本书聚焦于从魏晋到明清时期30 位古代诗人在人生至暗时刻的自我救赎,以他们的代表诗作穿针引线,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且饱含深情的历史文化长卷。

唐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书中对李白、王维等诗人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李白,这位“谪仙人”,一生渴望在政治舞台上大展宏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怀揣着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从供奉翰林到赐金放还,他经历了从云端到谷底的落差。然而,他在人生的低谷中并未沉沦,而是以诗酒为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在诗中构建了一个自由奔放、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用浪漫与豁达实现自我救赎。他的诗如同一把利剑,劈开了现实的黑暗,让人们看到了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乐观与自信的灵魂。

王维,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后,心态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早期的积极入世到后来的半官半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逐渐被“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空灵静谧所取代。他在辋川别墅中,于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以禅意入诗,在自然的怀抱里治愈内心的创伤。他的自我救赎是一种内敛的、回归本真的过程,从繁华走向平淡,于无声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宋代的苏轼,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乌台诗案”几乎将他置于死地。但他却能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的贬谪生活中,一次次实现自我超越。在黄州时,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从生活的困苦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将儒释道三家思想融会贯通,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他的自我救赎,是一种对生活全方位的包容与热爱,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将其化作笔下熠熠生辉的文字。

柳永,一生流连于烟花巷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他的词多写儿女情长、羁旅行役。在科举不顺、仕途失意的情况下,他在民间词坛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世间百态,用通俗而富有感染力的词作慰藉自己漂泊的心灵。他的自我救赎是在市井生活中寻得创作的源泉,以词为媒介,与世人共鸣,在被正统文学观念排斥的边缘,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文学天地。

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悲痛中,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哀怨,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悲壮。她的词作见证了她在人生巨大变故中的挣扎与成长。她在孤独与苦难中,以笔为剑,用诗词抒发内心的情感,坚守自己的人格与尊严。她的自我救赎是女性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与顽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抹独特而动人的色彩。

明清时期的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他出身富贵,却有着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宫廷生活的束缚与情感的纠葛中,他以词寄托情思,在文字的世界里寻求心灵的解脱。他的自我救赎是对真挚情感的执着与守护,在繁华背后,独自品味着人生的苦涩与无奈。

《他自人间疏狂》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生动地展现了这些诗人的人生故事与自我救赎历程,更在于它巧妙地将诗歌与人生相融合。通过对一首首古诗的深入解读,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诗人创作的情境之中。上百首古诗穿插其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历史的长河中,使读者在领略诗人风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

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诗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又似一盏明灯,为读者照亮了通往古代文化与精神殿堂的道路。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生都会遭遇困境与挫折,但只要心怀希望,坚守信念,总能在黑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束光。正如书中的诗人,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奏响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自我救赎之歌,其旋律穿越千年,至今仍在我们心中回荡,给予我们无尽的启示与力量。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书虫子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