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屈辱中重新审视19世纪末晚清最后十年 (original) (raw)

南南的书斋 评论失败 5

2024-12-12 10:40:53 已编辑 江苏

翻开历史真实的一面,你就会发现,历史大事件的发生远不是想像中那么简单的单线程运作,而更多的局面则是如同一团乱麻一般,在混沌中被推行。而孱弱的晚清面对列强的侵入,其内外交困,亦是处在这种动荡不定的时代中。

资深历史作家李礼的《失败》,聚焦于 1891 - 1900 年清王朝那段波澜壮阔又充满伤痛的岁月。它有着全景式的视角,从清廷皇室到各级官员,再到欧洲的相关人物,全方位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以往书写的角度不同之处在于,作者更多的用了全球化大视野的审视,把同时期发生的各国对于晚清的决策与相互制衡的背后意图深挖了出来。

本书用编年的结构分述了这十年间,每一年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清日甲午战争,列强瓜分中国土地,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慈禧出逃,李鸿章之死,孙文广州起义等一系重大事件,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战火纷飞与社会动荡背后的真实景像与历史动因。

彼时的中国被所谓“文明的西方”视为野蛮的民族与落后的制度的国家。虽然在名义上也在提倡将中国纳入新进的文明国家的队列中来,但私底下却还是行驶着强国对于弱国的欺凌与瓜分的意图。就如同当时意大利都“等不及一个传教士被杀”,就向中国强行索要租界地域的滑稽要求。

弱国无外交,更没有话语权,当日本强行颠倒黑白的时候,甚至西方在其宣传与狡辩之下反过来认同日本的“文明侵占行为”。而晚清亦是有太多的名臣志仕清楚明白中国之困与列强的虎视,奈何国体更本,行新政难为己久,想彻底改变谈何容易。就如同赫德的眼中认为清日战争中,如果清朝胜利了,反而会将中国革命之新推迟一样,可见其政治之腐朽己积得难返。

全球史视野看待中国近代这段历史,把中国放在世界舞台上去考量。当我们回顾这段19世纪末晚清屈辱史的惨痛过程,依然触目惊心。这扇历史之窗一直都在提醒着我们切不能再像封建制下的腐朽思想思考问题看待世界。历史的篇章虽然翻页,但清晰的梳理就会避免我们对历史的片面观,而在思考中保持警醒才能保证现代中国的不败之路。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南南的书斋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