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之道 (original) (raw)

Serendipity 评论英伟达之道 4

2024-12-23 09:16:48 已编辑 广东

1、因为工作和个人兴趣的原因,一直比较喜欢看企业家传记。《英伟达之道》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企业家传记。以往的传记通常都是记述多年前的故事,而这本书则是“现在进行时”。第一印象是书的封面很有芯片科技感。另外,该书邀请了各界名人写推荐序言,其中中信证券许英博的文章最为深入。 2、作为一个移民,黄仁勋早年经历比较艰辛:初到美国在学校成为霸凌的对象,造就了他面对复杂环境的生存能力和坚毅个性;乒乓球训练和比赛培养了他的敏锐和专注;餐厅工作则提供了面对混乱、压力、错误的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他自嘲“我打扫过的厕所比任何CEO都多”。 3、英伟达的成功很大程度是黄仁勋个人的成功:坚毅的个性代领公司持续前行,他表示“长时间工作是追求卓越的必要前提”“如果你想做非凡的事情,那就就不会轻松”;坚实的技术背景造就的前瞻性和判断力,其专业背景和个人魄力也几次在关键时刻力排众议实现成功转型;坚守能力圈,早期一些产品的失败让黄仁勋认可了克劳特的定位理论。多方面的因素造就了英伟达的成功。几年前和研究所计算机行业分析师讨论英伟达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哪方面,同事表示是英伟达以CUDA为基础建立的生态。现在看来,这种优势在持续扩大。 4、英伟达的定价方向只有一个:上升。“我们不存在只追求市场份额的文化。我们更愿意创造市场”。这样的底气源于公司持续、高比例、前瞻性的研发投入。当前,国内内卷式竞争较为严重,这实际上是研发投入不足、技术优势缺乏的表现。 5、英伟达的企业文化也很有特色:扁平化的架构;“五大事项”电子邮件法;白板展示胜于PPT;黄仁勋注重沟通交流,拒绝使用私人办公室。 6、其实,在20多年前就知道英伟达这个品牌,当时这是计算机网卡的首选配置。二十年过去了,公司主打产品已从显卡逐步升级到图形芯片、人工智能。类似的,苹果、微软、亚马逊等几大科技公司都有各自的业务拓展和升级;马斯克则是个人横向拓展模式:电动汽车、火箭、储能、社交平台。如果没有这些拓展,企业可能很早就成为过往烟云了。 7、美国几个头部科技公司创始人和高管都有移民背景。之前有一个观点:在美国科技公司中,印度裔较华裔发展更好,如微软和谷歌。但现在看来,华裔不仅有职业经理人如AMD的苏姿丰、博通的陈福阳,更有作为创始人的黄仁勋。 8、书中提及黄仁勋与证券界的沟通交流并不顺畅,之前不少CEO在回忆录中对证券投研人员也有类似看法:悲观短视,急功近利。这一方面是证券投研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双方观察问题的时空角度不一致。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