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碑帖,看到的不只是碑帖 (original) (raw)
2025-01-19 16:53:21 已编辑 河北
北宋元祐二年,为保藏唐代遗存的《开成石经》《石台孝经》及颜真卿、柳宗元等人的书法名碑开始兴建西安碑林,崇宁二年迁于现址至今。近千年的历史中,历代对此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最终建成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专题性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同时,这里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在收藏的多块国宝级名碑中,《三藏圣教序碑》最为特别。一方面,碑石的文字内容主体为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是李世民为玄奘法师翻译的佛经所作的序言,这背后的故事正是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这一路玄奘不仅在所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则是该碑刻为集字碑,由弘福寺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历时二十余年才刻成此碑,为此又称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这其中集3000张书圣书法之精华,对王羲之书法的广泛流传以及王者地位的确定是决定性的。
参观碑林时,许多人从此碑前匆匆走过,偶有留意者会惊叹这竟是王羲之书法之迹,或惊讶这方碑石竟与自己所熟悉西游取经的故事紧密相关。时过千载,我们依旧会因这一方不可言的冷石,而惊艳王羲之笔法之精绝,笔势遒劲,字里行间流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韵致,确是后世学书者难以达到的境界,若无此碑后世人又会是怎样的遗憾。也会随之感慨,玄奘五万里西行中的艰苦可不止那故事中的“八十一难”,是你我不可想象的信念之力,不愧为太宗所言的“千古无对”,更对历史中的交流所留下的巨大贡献。
古人撰书刻碑,可能未曾想千百年后,碑石之意义,拓帖之价值,竟是如此的巨大。一方面,碑上刻书法、艺术;另一方面,帖中载故事、历史。历史文化写作者闫珍珍老师,亦感受到此中伟大之处,以自身的不断践行,加以对碑帖之妙的大力推广,曾开创《梅思言读碑帖:书法那些事儿》语音节目,开办连载专栏《假如碑帖会说话》、《100个碑帖故事:书法里的人生智慧》,如果你也想感受闫老师对碑帖的推介与解析,更可到《谁棹满溪云》一书中,感受“碑帖的另一种叙事”。如我上面所读到的故事,在书中还有很多。
《谁棹满溪云》中在一众历史名碑中甄选最具代表性、故事性、教育性的碑帖,如《张翰帖》《平复帖》《新岁帖》《兰亭序》《寒食帖》《宣示表》《万岁通天帖》等,是所藏博物馆也极少拿出来展示的珍品,闫老师不仅介绍了这些碑帖的艺术特色,还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及创作者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阅读这些碑帖,不仅能提升我们对书法的认知、审美,更带我们穿越了历史,回到了书写人、刻碑人、集子人或所记述之事的历史时代,看碑帖看到的不仅仅是碑帖,更是相关人的人生与际遇,是历史与文化的厚重积淀。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書海漂流記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