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凉的挣扎、逃离和希望(吴痕/文) (original) (raw)
生于怎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悲惨命运降临我们无从决定,生命常常带着这样的悲凉和无奈出现在我们面前。遭遇,挣扎,希望,逃离,我们一直在经历,以各样的形式或许顽强或许消极。《抵》做为现实主义的自传体小说,真实的展现了这样一家人的命运。
曾带给母亲短暂幸福生活的父亲去世,将母亲抛入孤独无助,也让她坚强。她远离享乐,远离爱情,一人挑起抚养一双儿女的重担,想为孩子构建一个安乐的家园。但现实总是这样无情的打击着有了一点希望的人们,因为没有贿赂管理当局,母亲分到一块被当做挟制租借民的年年遭水淹的地,辛苦劳作一年的收成就这样被来自太平洋的潮水冲去了。
倔强的母亲不肯轻易向命运低头,构建着一道用来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一直被命运牵着鼻子的人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美好的前景鼓动着干劲,但现实再次的摧残了一切,辛苦构建的堤坝被洪水冲倒,也带来了绝望,灰色。
未做过多铺垫,杜用简洁的笔触,展示了一个窘迫的时代,一个无法抗争的外部世界,贫穷死亡饥饿意外,围困着人们。但他们还在抗争着寻找着机会,一家人买了匹年迈的马想跑运输,但希望只存活了八天,看着那垂死的奄奄一息的马,读者也会有种想哭的悲哀。马死了,微弱的希望再度破灭。而在绝望中似乎还有一些安慰,儿子还有留声机,他们还可以听音乐,还可以游泳,还可以以满不在乎的姿势自嘲。有一些憧憬,生活在别处,会有一个人带着自已去往别处吗?
当碰到意味着机会,意味着可能改变他们生活的诺先生时,他们即想抓住这样的机会,又有着最原始的骄傲和自尊,在施与得的失衡中,哥哥将这种向往和羞耻转变成对诺及他的财富的仇恨。母亲一方面隐秘地收起诺给的钻石戒指,同时凶狠的打着女儿。在这里人物的原始渴求和道德标准产生了激烈冲突,失衡以一种扭曲的形式表现和发泄出来。
从文章的开始到结束,几个主人公一直在努力的抗争着命运所赋予的一切,从前面的种地,修坝,买马,到母亲养美人蕉,死了再养,养了再死,死了再养;一次次的给土地管理者写信控诉,奔波着卖钻石,这些事上可以看到执著和不甘,渴望改变,不想坐以待毙,似乎行动蕴育着希望。
而失望总是跟随着希望,那道意味着生机的用来抵挡太平洋的堤坝遥不可及着。儿子无力去改变什么,也不想困死在这片土地上,选择了离开。母亲的死让他和这片土地的最后一点联系都断了,他逃离了。女儿做梦似的每天坐在桥头,等待着一个可以带她走的男人。离开似乎意味着新生,但未来遥不可知。
最后谈到文章的语言及叙述方面。文章中时代背景的交待,真实的再现了殖民地时代的风貌。
杜并未有花哨的形容及铺垫,用了平实的讲叙,让人感同身受的体味到主人公的境遇和窘迫,同时她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准确而到位,塑造了一个坚毅,执著,强悍的母亲,一个阴郁自尊无能的儿子,一个爱,依附于家人并听话的女儿。在这里人物并没有高大全似的完美及符合道德标准,每个人有着他本身的缺陷,有着自省的冲突,而显得充实而饱满。
一百人眼中一百个哈姆雷特。我眼中的《抵》就是这样,带着悲凉的气息,讲叙真实的生命故事。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