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心坦白 (original) (raw)

如何表达这种阅读的幸运,在地铁里,等车的时候,我没有在这样的时段如此看一本书。因为通常阅读会有一个进入状态的过程,或长或短,有时候到了最后一页,那种触动人心的瞬间才会出现,惟有这本书,让我在任何时候翻开它就立马能找到感觉。我想这也是让我有在这个时候就来写一点感受的动力所在。
我无法去完整描述那种感受,是揪心、是欣慰、是难过、是欢喜。我心里始终都在渴望,一种奇迹会发生,可到最后,艾碧莲情理之中的结果,憧憬的那些戏剧性情节并没有展开,我多少是有些失落。但这种失落恐怕是大可不必,毕竟,生活并不是那些博取收视率的恶俗电视剧,有的大起大落般的转变反倒让人觉得不真实。只是如果能有那么一点点希望的话,也是好的。就像雯最终还是去了纽约,艾碧莲有了分新的工作,明尼也会过上新的生活。这一切不都在朝着比原先好的方向发展么?尽管仍然会有伤痛,会有不安和恐惧,但写作让他们找到了方向,即使没有方向,也让其真诚地面对自己真实的感受。这一点,就像清醒的贫穷比浑噩的富有幸运得多得多一样。
不得不说,种族的题材的确会引起关注,但能在浩如烟海的种族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着实让人佩服。而被多家出版社拒掉的书稿却能在2009年创造书业奇迹这种类似事件也屡见不鲜。以上两点我想了很久,为什么它会如此打动人心。是她的文字畅达瑰丽,还是她的叙述方式新颖独特,甚或是因为这个故事太摄人心魄。当然,这些因素足以造就一本优秀的小说,但我寻思着这并非真正的因素。等到写下刚刚那句话我才明白,凯瑟琳这本书真实而诚恳,她自己的经历,她对带大自己黑人妈妈的爱和对故乡浓浓的感情浸透进了书里的每一个角色,艾碧莲、明尼、雯,她们心中充满了爱,对生活的爱,对希望的爱,对彼此的爱,这种爱是有灵气的,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鲜活,所以这些故事才真正打动人心,畅销书不过是一层外衣而已。
看完这本书,我在自己的小本上写下很多词,沟通、信任、救赎、自由、对比、爱。
黑人和白人之间,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每一个人之间,每一个人,都需要这些,然而更重要的是,直面自己,真诚地直面自己,我想这个世界最可怕的,莫过于同自己产生误会吧,那些被黑人妈妈带大的白人小孩因为忘却而成为新的剥削者,那些被黑人伺候着的又辱骂他们的白人们,他们同自己错了位,与内心梳理了,心里明白的认为对的东西在行动上却偏偏与之背道而驰,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剧,所以需要直面自己的还有社会和政府。如果这份坦白可以真正细化到每一个人,我想,悲剧可能会少一些,希望就会多一点。
其实这个命题是在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可能写作并非最好的表达方式,它也并不能给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但至少,它让我们直面自己的内心,那些真实的感受。“the help”,可以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理解,你,甚至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自我的对话和互助,内心的救赎和自由。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