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 (original) (ra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为了打发时间,在机场的书店里买了这本小说。在青山七惠《温柔的叹息》之间,最终选择了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这位英国大妈的书。一是出于新鲜,因为之前并未看过她的任何作品;二是出于好奇,因为这本书虽装帧不错,却惟独缺少了内容简介之类的信息提供,仅在封面和封底注明了“他们既不属于河流,也不属于陆地”以及“他们生活在河流与陆地之间”两句简单得令人发指的描述。不过,若换个角度来看,在排除了故事简介之类信息的提前介入之后,阅读也随之变得更为纯粹,也更具未知性,就像是阿甘口中的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这样简洁又不带任何提前印象框定的面对也未尝是件坏事儿。 《离岸》的背景设定在一九六○年代的伦敦,讲述了一群长年居住在泰晤士河巴特希河段上的船居者的生活。小说分为10个小的章节。讲述视角就在几个主要人物之间进行着自然的流转: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的单亲母亲,与妻子意见分歧的退役海军军官,想将船只出售赚取养老金的年迈航海艺术家,生活颓废但不失温柔与善良的年轻小伙,以及热衷于船只维修的退休董事。对于那些在泰晤士河上走马观花般短暂停留的观光客而言,他们被称为“一群充满艺术气息的定居者”,“过着艺术家般高雅的生活”。然而,他们所选择的这种生活方式却引发了与爱人、亲人、朋友以及镇上的人之间不同的矛盾和不理解。温情,以及这之下所隐藏着的不安和冲突的导火索,如同泰晤士河中的淤泥一般,在河床之下,阴影之中,散发着腐气和糜味,令人觉得沉闷而压抑。 其实,对于这群船居者,封面上的那句话是最贴切的概括——他们既不属于河流,也不属于陆地。这种两栖动物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他们与社会的疏离感,就像始终游离于社会主群体的波西米亚人。小说在一开始就为他们做了准确的定位,也预示了他们的命运方向:“从生物角度而言,作为海上居住的生物,他们可以说是成功的,因为他们不会轻易离开这里。就算是卖船、离开河段也实在是逼不得已的举措,这就好比是早期的海陆两栖动物在绝望中选择了陆地生活一样。而在那次尝试中,许多动物都因此灭绝了。”对于生活,他们内心所饱含的反抗,在小说的最后,最终演变为无奈的妥协——单身母亲带着女儿去了加拿大,海军军官搬回了妻子的小镇,老艺术家的船因为年久失修沉入了泰晤士河的淤泥之中,就连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年轻小伙也在一场暴风雨中被卷入汹涌的潮水之中。 几个角色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那位名为尼娜的单身母亲。在第8小节中,她出于生计的压力和对往日爱情的留念,独自一人前往前夫的住处,请求他回来和他们一起在船上生活。但她近乎卑微的请求只换来前夫不冷不热的对待和一句恼羞成怒的“你没有资格做女人”。后面那段有关尼娜返家的描写极为精彩。她因为前夫那句极具杀伤力的斥责夺门而出,结果将回程的车票拉在了前夫家,又在路人不怀好意的搭讪过程中弄丢了鞋。佩内洛普老太的描写虽然简短且很少人物心理的穿插,却将情感的张力控制得相当准确。尼娜内心所交织着的无助,以及如同被掏空般的疼痛,在这种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获得了巨大的放大效果。而之后,当她被一位不知名的出租车司机平安地送回家后,这次来自陌生人的短暂温暖更像是一次不期而遇的救赎。那么多沉沉浮浮,曲曲折折的不安和忐忑就在一刻被安静地抚平了。这位女性角色如同植物般,既柔弱又坚韧的生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表露。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属于起步比较晚的女作家。以60岁高龄开始创作的经历使得她的作品无论是从题材选择,还是语言描述,或是情节安排,都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岁月沉淀带给她的冷静温婉以及老人特有的絮叨,在她的文字里可见一斑。如果你想要追求情节的紧绷刺激或是想要体验作者恣意纵横的想象力,这位老妇人的作品绝对不会是你应有的选择。她的文字有着老年人特有的生命节奏,就像一棵已经历过太多风雨洗涤的大树,它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波澜不惊,淡定而又缓慢,不浓烈也不沸腾,如同一碗清茶,余香阵阵。在这个年龄选择写作作为表述方式,佩内洛普想要做的已不是任何的创造或是推陈出新,她所做的工作更像是回望和记录。她面对的是之前漫长生活所带来的体味,她所做的是将过去的故事用文字的方式进行整理,从而将其固定下来,再传承出去。佩内洛普老太文字的精炼度和成熟度稳重得令人惊叹,她连评论也几乎不着痕迹。在这个信息爆炸,浮躁气息严重蔓延且充斥了各种观点贩卖的时代,读读这位老人浓缩了人生种种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悠然自得的享受了。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鸟仔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