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哲学的发展 (original) (raw)

好久没认真写过啥了,总是因为想发表啥言论的时候,就想:傻样,你以为人家没谈过吗?而且比你谈得更深跟透彻。我还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经常有我以为只有我发现的“名言”,结果人家几百年前就谈过了。最近的是“理论越玄妙,则离事实越遥远”,这句话,陈寅恪其实早说过了。不过,这次要说的是我的私事,并且没价值的东西那么多。总不能其他人都在生产,我对自己要求太高吧。我也要掺和一把! ——写在前面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宗教,并且那个时代的人会把它提到真理的高度。 ——不知道谁说的。

在高中的某一天,小说都看完了。别误会,是武侠小说。实在找不到书看了,又因为想提高下作文水平(要高考,理解一下)。就找了本鲁迅的杂文集来看,结果越看越心惊,看得冷汗淋漓,汗流浃背。鲁迅书中说的N多事,让我觉得中国这么多年来,都没变过——中国人,包括我,还是那个鸟样。这是我印象中,思考事情的开端,当然之前也接触过许多现在看起来很“三俗”,但是那个时候觉得很真理的东西。比如《读者》,比如成功学。
尤其是那个时候碰上石康的小说。小说的内容我基本上都忘光了,但是那种对社会奉为圭臬的东西,不屑的态度深深的刺激了我。我记得王朔在写鲁迅的时候说,他一些“嘴坏”的朋友,对鲁迅那种随便评价的态度让他触动很大,从此不再认为鲁迅不证自明的伟大了。我差不多也是这样,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基石”的观念,真的那么的牢固吗?为什么那么不证自明的,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现在我的结论跟苏格拉底和罗素也不一样,我认为经过审视的生活也是不值得过的。如果你问我为啥还不去死,我会问你为啥我要言行一致?我们言行一致,不过是要让其他人和社会感觉更安心而已。——这些是我以前的想法,现在也差不多。只是现在明白自己还是地球人,还是社会的动物。正常情况下,我遵守。特殊情况,我不遵守。当然,什么是正常情况,由我决定。可怕不?)
于是,我开始接触哲学,当然还有心理学。最开始是很随意的,看了一些在学校的附近找到的哲学书开始看。记得有笛卡尔,叔本华,尼采,柏拉图等。记得笛卡尔让我印象比较深刻。那个时候我正好也在想,思考的起点是什么。我怎么摆脱已有的观念去重新审视我的生活。我记得尼采有说过,一切的价值都要重新衡量。非常符合我的口味,于是我也去看他的东西。结果很失望,他的那种“贵族”情结让我这根正苗红的贫三代很愤恨。很快就抛弃了他。(可见,虽然当时想抛弃原有的观念,其实根本不可能做到。)

开始认真想事情的时候,我发现,我简直无法说一句话(我喜欢与自己对话来思考)。因为说一句话的时候,不断的会想去限定每个词的范围。还有就是逻辑套,就是自我论证的问题。我记得当时走在一条水沟上,被自我论证的问题搞得要疯掉了。差点想直接跳下去。幸好那条沟比较脏。不然今天也不会有我在这扯淡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那个时候正直高考,让我的精力不至于太纠结于这事上。等上了大学,问题又出现了。我决定重头开始研究哲学(当时不觉得这是个疯狂的想法)。于是看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非常深刻的被他语言的清晰所折服——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天上午去教室打开这个书,再抬头已经是晚上了。于是稍微的了解了下他,才知道他是逻辑分析哲学的开山鼻祖(术语用得可能不是很妥当)。正好可以来回答我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思考?
于是我研究了下逻辑分析哲学,结果问题更大,连半句话都说不了了。一说就发现,其实我根本不知道我说的词是什么意思,甚至我想说的到底是什么。康德不说过,有的人特别想把话说清楚,结果他们说得更不清楚了。我现在基本上也理解好了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完全脱离语境来理解一个词。
那个时候我又稍微了解了下休谟和维特根斯坦。(经典书,经典大牛,就是你没看过他的书,也没见过他的人。但是大家都觉得很了解他/它的那些东西。)于是我就绝望了。我不觉得谁可以回答休谟的问题,维特根斯坦这种牛人都不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去看了其他的人的哲学。我记得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里说,他已经解决了困扰我们的认知问题。当时激动得要死,结果一去就发现,他是把那些问题限制起来。用一个独断,代替了原来的独断,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又去看了黑格尔的,我靠,一模一样。逻辑起点的问题,前提我无法接受,一些推理过程我也无法接受。在我看来,这跟YY没啥差别。当然,他们太晦涩,也让我没看下去的兴趣。
于是,非理性主义方面的尼采,叔本华之类的。本来我以为自己会很喜欢,因为我基本上已经对理性绝望了。其实,还是一样的不喜欢。也可能是无法体会到深处,总之觉得他们都在扯淡。又因为考研的关系,专心学习马哲,嘿,发现马克思可能是最有道理的。讲得最无懈可击,又能跟我们实际的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唯物史观除外。所以说,如果非要说我信奉某种哲学观点,我只能说是马克思的哲学。但是,我不能保证是完全出于理性的选择,或者是因为天天跟它在一起,所以就信了。(诶,又说到理性这玩意,干)
存在主义的,我就稍微碰了一下。了解了大概他们在讲啥以后。就觉得,也只能这样了。人本主义的更不用说,根本就是告诉我。让我好好过日子就是了,其他的别理了。
后来又碰了,萨特,怀特海,福柯,等一些传说中的大牛(我要插句话,我认为现象学是误入歧途,虽然解决了二元论,但是就像萨特说的,其实是变成了有限和无限的二元论,而且对实践毫无意义。怀特海也是。)虽然他们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的乐趣。但是我还要说——很幸好,我在没很深的陷入哲学这个大泥潭之前逃了出来。现在我觉得,其他的学科,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比哲学有趣,有用得多。所以我非常建议,不要读哲学的东西,而去关注点实实在在的科学。喜欢哲学,完全是自找麻烦,自寻死路。(个人推荐物理学、经济学、心理学)

一旦开始思考你的生活,就准备收获一个满目苍夷的人生吧。
不信的话,你看我的“病症”就知道了——我已经完全不听人劝了。众人选择的方式也无法证明这种方式的“真理性”。十个亿个傻蛋,还是傻蛋,并不曾因为它们集合在一起就成了真理。虽然,这个世界是“大多数即为真理。”这段话中的三个真理的意思都是不一样,说话是多么不靠谱的事啊。交流真TM是个奇迹。
(从“傻蛋”这两个字中可以看出,优越感还在我身上,虽然我口口声声的说,我好想跟“正常人”一样。人总是要找点东西来歧视和鄙视,才能相对的建立心中良好的自我形象的。要达到最强的效果,当然是通过鄙视所有其他地球人了来建立了。)
另外,我不能确定真理是真实存在的客观运行规律,还是人建构,总结出来的联系(认识论上我倾向于相信建构主义)。我现在基本上不相信存在真理,只相信存在理论。知识是建构的,对外界的临摹(这个“相信”是不是一个“真理”,我们怎么解决这种“自我验证”的逻辑套?)。
我现在已经不认为哲学能带给我啥比较靠谱的知识了——应该说我肯定哲学不会带给我啥靠谱的知识了。不能说是现在,应该说是好多年以前就开始了。兴趣也完全不在哲学上了,现在看哲学的东西,完全是消遣用的,换换脑子,跟以前看武侠小说一样。另外,我不认为喜欢看书是好事(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苏轼。虽然我觉得用名人名言,或者某个个案来当论据是很傻的事,不过人家说得比我清楚,意思表达得比我妙。我还是愿意引用下的)。满足好奇心的过程,已经把我的生活搞崩溃得差不多了。我对知识了解得越多,生活就崩溃得越厉害,退社会化就越严重。存在竟然真的毫无意义,我所拥有的所有信念,竟然都没啥根据。我靠,这还让不让人活了。现在我对琐事完全不感兴趣,烦得要死。但是,其实那才是生活的常态(好吧,我承认喜新厌旧是我的原因,不能推到哲学身上)。对N多社会观念完全放弃,但是那些才被认为是正常的。结果是现在,懒得说话,懒得解释,懒得跟地球人打交道。不过有时候还是会嘴贱,找骂。人就是一个矛盾共同体啊。
哲学在我心中的地位一直在下降,总体上我觉得哲学毫无意义,除了让高智商人士找到点动脑子的娱乐活动。哲学的发展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我把话说光,让别人无话可说的过程。尤其是发明了辩证法后,我靠,啥都让你说了。怎么都是你有道理啊。其他人还说个屁啊。
我经历了思考存在的意义,我经历了发现存在毫无意义,我经历了给自己寻找意义,我经历了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我经历了让人骗自己,我经历了自己骗自己,我经历自己骗不过自己。我经历了相信每个人都是很有特色的,我经历了觉得地球人都是些傻蛋,我经历了明白自己也是傻蛋。我经历了生命中的所有信念一起崩溃,我经历了不思考的过日子,我经历了重建自己的信念。我经历了寻找积极的力量,我经历了让积极的力量充满我的身心。我经历了不刻意的去追求啥玩意。我经历了追去虚荣,我经历了鄙视虚荣,我经历了发现我必然会让虚荣陪伴终生。我经历了发现理性的力量,我经历了用理性指导我的生活,我经历了发现理性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经历了理性在感性的鞭子下苟延残喘,我经历了重新找回感性的意义,我经历了明白理性也会骗人,只有情感是真实的。我最终发现,无处可依。信念结构不断的崩溃和重建,曾经我非常喜欢,现在觉得很烦。我也不知道为啥还不去死;我发现,只有带着郁闷继续等死下去。我从另一个角度明白“千古艰难惟一死”。

情绪发泄后,回头看,有失偏颇——哲学不能说没一毛钱作用,它还是有一毛钱作用的。可见,情绪对理性的影响是有多么大。不同的情绪状态下有不同的理性。我们正常的,所谓心情平静下的理性有那么的靠谱吗?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处于平静状态,所以这个时刻的理性获得了它的“正确”地位。好吧,这涉及我们对理性的定义,这个再论。
我不否认我的人生中绝大多数的乐趣都来源于阅读和思考(这两字应该不算太抬举我),但是我也不否认,人终将被自己热爱的东西玩死。
唉,越活越觉得枷锁无数,羁绊重重。更重要的是,还他娘的,不断有意无意的往身上套。否则,生命就太轻了——“不可承受之轻”啊。只是在我还没明白轻重之前,就已经过重了……

说几句跟这书有关的话,我不知道为啥罗素提出的他的世界观理论,并认为这个理论会被广为接受。我觉得这个理论是很有道理,但是没用。的确也无法证伪,但是无法证伪的东西都是被排除在科学外的。虽然科学要求假设,但是罗素的假设并不能对我们的研究有帮助,反而更复杂了点。更重要的是,无论你是不是这样假设,对研究一点影响都没有。

PS:虽然我看到人家写的东西里,都是名人大名,牛书书名,名言警句就觉得烦。(以前是很佩服的,后来接触过几个这样的“牛人”就发现,其实弱得很。慢慢的就对牛人免疫了。我偷偷告诉你一个在我以前跟人掐架的时候的经验——现在基本上不干这种傻事了——越是喜欢在掐架的时候爆“名”的人,越容易“欺负”。不信你试试,只要你不先让他唬住。还有在平常的谈论中喜欢用术语的也是,当然,你不能一些学科的基本术语都不懂。)但是我发现,我这篇中,的确列了不算少的名人。唉,没办法,就认识这几个。就让我虚荣一把吧——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喜欢把自己和有高社会价值的东西绑在一起,以提升自我价值感。

另外附赠一些没价值的东西: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我有时候看到人在批评一个论点的时候,会很鄙夷的说,唯心主义而已。然后就不屑一顾。这让我十分莫名其妙。我真想问问,这个逻辑是啥。为啥唯心主义是一个贬义词?
当然,我不是信奉唯心主义的,虽然从逻辑上说,唯心主义是更加真实且直接的推理。到底是否存在客观世界的问题,困扰了我非常非常久。现在我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想法。外在的世界是存在的,人的意识可以大体上反应客观真实(在别人骂我傻之前,我要赶紧给自己批上皇帝的新装——别以为这是常识,是很显然的事,其实人永远无法真正的证明这点。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哲学家斗争了多少个世纪了。现在应该没有哲学家认为自己可以用逻辑或者啥无法反驳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虽然人的意识之间互相无法沟通,但是出于我们都是人的考虑,我认为认知应该是可以共通的。用奥卡姆剃刀的角度去假设,我们也没有必要认为每个人在看待外在世界(假设存在)的时候,反映出来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并且我自己创造了类似反证法的“结果证明前提”的理论,让我现在可以比较心安的认为的确是存在客观世界的。
结果证明前提理论:我们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可以证明的确是存在客观世界的。假如不存在客观世界和我们无法相对正确的反映客观世界,人类应该早就灭绝了。用比较不贴切的比喻来说,假如我们的认知完全是我们自己脑海的虚构,前面明明是一个悬崖,我却看成是坦途,那我估计早就死了。我还能活着,就证明,我的意识在大体上反映着客观世界。并且,假如不存在客观世界,并且人无法认知,那么实践的检验就成了一种荒谬的,不可能的事了。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们很多理论是可以用实践来检验的。假如世界是我们幻想出来的,那么实验中存在的一致性和错误,都是不会存在的(对认为世界是黑客帝国里描述的世界的人而言,我这个论证不成立。不过我认为没必要做这个假设)。
好吧,我承认这样的论证存在着循环论证,但是我的确无法分开论证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和我们的意识可以大体上反应客观存在。我只能说这是我解决我的世界观和认识论的方法,虽然漏洞百出,但是我现在知足了。当然,其实我不过是用逻辑推理来掩饰背后的,无根据的信仰而已。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