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人 (original) (raw)
《傅山的世界》看完,之前被美美的封面和插图晃瞎了狗眼,细读发现还是论文。从环境去读字是个好方向,只是白谦慎究竟是念政治出身,对于当时代横向的联系研究的细而精,然而忽略纵向的思想史,好比他一再强调的晚明尚“奇”对傅山所谓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的书法审美的影响,却忽略了傅山的道家背景和他对庄子的推崇,丑,拙本就是道家审美的起点,支离疏是庄先生的人物呢。另外的bug,孝和忠在原典中的排序,解释的竟然不能差强人意。可见,做任何一个方面的人文社科研究的学者都应该先抓去读哲学。metaphysics,可以解释为物理之上,也可以是之前,拿它当liberal arts读的某人倾向于后者。
最大的收获大概是插图的《哭子诗》。傅山和傅眉的故事,真是萌。早早没有了娘的聪明孩子,被才华横溢的爹教导读书,习字,自然长成玉树临风的青年,可是这个任性的爹不喜欢屈从当时的政治,喜欢到处去采药,拓碑。云游间带着的是侄子傅仁,逢人便说侄子的好处。藏起风华的儿子经营药铺,供给吃穿用度,如果不是临终前几年在京城不经意的风华绝代,傅山大概要永远觉得侄子不如儿子出息。
以上为YY。确定的是在这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故事里,傅山扮演着一个总也走不出悲伤喋喋不休的角色,他一遍一遍的抄写这卷组诗,在任何相似的情景里回忆起他教导他读书,医药,一道完成作品的样子。这是这个出色的医生和文人留在世上最后的作品。
不去从技术上说什么隶化的行草笔法,融入了狂草的行笔,只说第一眼看上去那么多字与字之间让人透不过气来的笔画的穿插纠缠,纠缠而后仿佛力竭的枯笔,枯笔之后好像啜泣不能尽笔下之言的飞白。断断续续,是浓是淡,都是书写的那一瞬间胸中的情尽数落在笔下的纸上,而后封存百年,每一个抬眼看见它的人都好像被那种浓烈又细腻的情感包围,透不过气来。
白谦慎没有说,然而傅山学颜真卿,学到得其魂的大概就是《哭子诗》。太像《祭侄文稿》。都说《祭侄文稿》是行书第二,然而第一的《兰亭序》不见真迹。从传世的摹本上看,是魏晋的风骨,依然优雅有度的醉态,情感的流转习惯性的高蹈到矜持到没有激烈的起伏,就是错笔,也涂改的从容不迫,几乎就是仙风道骨了。《祭侄文稿》太不同,它是在一辈子的大多时间都雍容着的颜真卿一次精神的崩溃,这一次他没能把握住自己,但也就是这个不可复制的一次让那些太过跌宕激烈的情感成就了他。
同样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故事。只不过这次,是叔父为殉节于安史之乱的最心爱的侄子安葬未齐的尸骨时的心情。
起初的勉强的节制有度,是这一个有大悲戚的故事开始之前的娓娓道来,而后气息渐急。颜真卿的思绪跑在了笔前,而后在追赶情绪的同时笔下不自觉的用力。终于追到这个悲剧高潮开头的那句,“尔父竭诚,常山作郡”对应的回忆已经到了贼臣不救一句,又一遍的回忆的颜真卿几乎狂乱,连错笔也涂改的几乎要透过纸背去,而《兰亭序》,不过轻轻圈出来而已。父陷子死,这四个字是我看这贴第一下就注意到的四个字,前后的淡墨行书,这四个字却更像是行楷之间,一字一顿,一笔千言。
颜真卿在多宝塔,大唐中兴颂里谨严有序的间隔距离在这里完全失了方寸,最后一段齐齐的向左倾倒,真像被压垮的理智。
还是说傅山吧,真可惜网上没有《哭子诗》的图片,然而傅山以狂草笔法写行草的“如疯”两个字甚至比颜真卿更不能自已。傅山究竟是学赵孟頫起家的,尽管他用力的抹去这种痕迹,但笔画间赵的清雅依然存在,相比颜真卿用不顾所有的方式释放这次悲痛,傅山更多的在最后一笔延过数字,或是淡墨再书的枯。他们都说他是最后一位草书大师,他的最后一幅作品,用这样一种方式为汉人最后的自由灵魂画上了句号。而后,会有康乾盛世,在中央政府毫无异议的一个声音之后是这些天生就把不满当做立命之本的知识分子转向金石篆籀。藏起字,而后藏起人。
字如其人是这个意思。当墨以各种方式浸饱宣纸的时候,它在这个瞬间起码是提笔那人真正的样子,甚至是他还来不及弄清的潜意识的自己。语言可以骗人,字,真是难。
古今之间,倒有真诚相待的可能。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