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 (original) (raw)

这本书非常厚,我也比较懒,断断续续应该用了2个月的时间才将他读完,中间偶尔还穿插看一些其他的书籍,但是《一句顶一万句》这个故事却始终牵扯着几条神经,某一天闲暇时间一定要将他读完。

大概读到差不多2/3的部分时,我几乎每次都是流着眼泪在读,我终于意识到刘震云挖了一个大洞:前面交待各种姓氏人物、各种复杂错乱的关系,读者早就不自觉的把自己设置进这个时间卷轴,共同淌进命运的长河里去了。

这是一本很难快速进入状态的一本书,中途非常容易放弃,内容多、人物多,而且延续刘震云讲故事的一贯特色:讲话爱绕弯,说事儿易跑题。但是请你耐住性子将整本书读完,你一定能感受一种生命的力量和领悟,更重要的是一份巨大情感上的安抚和感动。

书的名字叫《一句顶一万句》,当你把这些满是密密麻麻的字,将近400页的书读完之后,应该就能体会到这个书名的含义。有些人说得着,有些人说不得着;有些人现在说不得着,将来或许能说得着;有些人现在说得着,将来未必能说得着;有些人这一辈子也说不得着。找一个能说得着的人过一辈子是福分,不管是爱人、朋友还是亲人。牛爱香在自己42岁才结婚,她说她不是为了结婚,就是想找一个人说说话。俩人若是能说得上一块儿,哪怕是一句话,都能抵的过一万句。

书分两个部分,上部叫“出延津记”,下部则叫“出延津记”。很多人觉得这里是在暗喻宗教信仰,和“出埃及记”有些神似,故事里的确也出现一个意大利的传教士,但我的理解是,刘震云想表达的是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最普通人,只能靠自己一生的时光去换一个心中答案,宗教在书里并没有为吴摩西(书中的关键人物)找到答案。

当我在读上半部的时候,我心里的感觉有些特别,因为“吴摩西”这个人物真的和我很像很像很像,我并不是一个喜欢把自己搅进小说里的人,更何况还是“主角”,但是这一次实在太像了,所以读起来有些赤裸,很容易想起曾经在某些问题上的态度和想法,像在审视自己的拙。吴摩西的感受所以我特别能够体会,在成长中遇到的困境,受到误解,错判,内心产生的恐惧、委屈,纠结、犹豫在一个问题中,找不到出口,最后选择离开,永远逃避。多了不敢想,太贴近自己的感受怕中内伤,伤了自己= =

下半部则是让我多次痛哭流涕,甚至泣不成声的章节。曹青娥的故事彻底感染到我了: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的故事,猛然有一天,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一切的存在,也没人知道自己的心思,还惦记着谁,都已物是人非,都不在了,自己的故事也将拉近尾声,最后草草收场。人的一辈子是不是真的都是这样,稀里糊涂的很快就过完了?这种想法对我打击太大了。

整本书读完之后,我看到书封后面一些评论,有些话一看就知道丫根本没读就写了评论,但是也有说的不错的:与神对话的西方文化因为神的无处不在而愉悦;与人对话的农耕文化却因为人心难测,而我们陷入真正的百年孤独。

我只是一个将阅读当做日常消遣的大众读者,所以对于故事的情节印象最深刻,说的很肤浅,见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