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缺口攻破大全 (original) (raw)

Tester将本书冠以post-modern之名,全书却始终围绕对现代性的诸多缺口攻击来铺展,对于后现代性的阐述和解释却点到为止,惜笔如金,颇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Tester也不避讳,在结语里老老实实的承认了这一行径,不过也理直气壮的申辩道:“不见postmodern中间还有个连词符的么,也算不上对读者欺瞒。”我们转过头来想想,这还倒也真是那么回事,“后现代”和“后,现代(思忖着可译为现代性之后)”却是不同,其中也蕴示了此公贯穿传全书的一个观点,现代之后已无他。
Tester发出此言并不是说和否认后现代性的habermas之流站在一个阵列,而是始终认为作为对界限、确定性和线性等现代性构建进行批判和扬弃的后现代性,已不可能在现代性之后以形式属性构成一个历史阶段(这一概念本身就沾着浓重的线性时间的现代性之味儿)。后现代性在解释学上的意义就在于,超越、责任伦理、偶然性和可能性的蕴示以及通向多个平行层次的标示。
Tester在此想说的后现代性不过是太空的无限和虚空,相对于现代性的则是拥有层层大气包裹的地球。只在地球的人类社会始终是困顿和狭隘的,只有突破界限,进行对大气层的超越,人类才能打破困居一隅窘境。超越固然能使人突破限制,但进入的却是无尽的虚空和无意义,这也正是现代性的意义所在,特别是对于社会学学科来说,现代性所构筑的存在基底。所以,此公畅谈现代性的缺口并非是弃之不待,而是对其修修补补,发挥出更好的功用。在现代性之前加一个“后”所表达的也并不是去(离之),而是超越和无限逼近。
全书言及的六个缺口本无逻辑顺序之别(并不是说作者所列叙六项的逻辑模型失当,或者说还有更高明的排构之法,只是想表明六项之间的链接是丰富的,不单纯是逻辑推演的联系),tester出于为更多层次的读者呈现一本可读性强的书的考量,选择其中一个开始,逐层铺展开来。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