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型人格》中,认识自己 (original) (raw)

茫茫人群中,寻找那个面庞,那是我,那又不是我。

你问我为何如此执著?
也许这便是人生的意义。

走走停停,寻找那个丢了的我,终成完整的我。

因丢了那一半的我,会疑惑,会迷茫,会不安,会惶恐……

乌云遮住了星辰,不仅我的眼,我的心,也起雾了,我看不清,看不清。

我知道,我的脑袋里充斥着各种的声音,但独独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喧嚣湮没了它,我在找寻它。

也许,我正在塑泥像,一点一点,轮廓越来越清晰,原来你塑的是你自己。

人初始,灵魂并未完整地回归。
我们的一生,都在拾掇灵魂散落人间的星星点点。

从《九型人格》中,开始寻找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完善自己,肯定生活,超越自我。

那是我么?
似,非似。
这是个不能说的秘密。
请悄悄地,
侧耳倾听 。

反省自己,即使上帝没有关注你;人类最应该审视的就是自身。 ——亚历山大.波普《人论》

弗洛伊德
心理能量在儿童时期发展中就已围绕口腔、肛门或者生殖器被固着了。
自我、本我和超我在人格中的占有主导性。

荣格
以一个人的心理态度(内倾型和外倾型),以及其如何受到四种基本功能(情感、思维、感受、直觉)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人格类型。

卡伦.霍尼
以人际取向为基础,阐述朝向他人、远离他人或者排斥他人三种不同的性格类型。

人格是人类习得或后天获得的行为与同一性。人性本质是人类先天具有的内在本质,这种本质需要阐明,这样才能促成实际的转变。

第四型人的问题,从未完全肯定自己究竟是谁,他们也不会太多地认同他人。

不健康状态下的第六型人,完全屈从于焦虑、自卑与缺乏安全感的影响。

第五型人应对恐惧的方式总是选择从环境中退缩,直到自己有能力(职能方面或知识方面)——应付。

处在思维三元组中心的第六型人对外部环境和充满忧伤的内心世界都充满忧惧,因而他们总是在世界中建一道防护墙,希望这样可以阻挡现实世界中的危险,同时,他们还尝试建立一种内部一致的信仰体系,带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帮助他们抵御内心的恶魔。

第八型人能够用自己的本能去抵御世界。

第九型人由于压抑自己的本能,所以应对乏力,他们力图在外部环境(尤其是愤怒)与内部之间维持一种平衡,结果损害了他们的本能力量和驱动力,最后会使他们变得冷漠,丧失活力。
第九型人通常会用想象力与想象中的他人的相联系,通过创造一个理想化的现实世界来解除内心的烦忧。

爱是希望被爱者变得更坚强、更独立,即使这意味着第二型人有时必须退出他人的生活。

健康状态下的第二型人把给予别人有价值的东西和看到别人成长当做自己的快乐。

一般状态下的第二型人,由于认为自己是在为别人牺牲奉献,就开始觉得自己对这些人拥有特权。因此他们对朋友的占有欲逐渐强烈,嫉妒心也越来越重,他们对他人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没安全感,他们总是不断地唠叨和盘算。(我的身边,出现过这样的朋友,希望能够注意到,相处是需要空间的,适当的距离可以保持新鲜度;依赖过重,会给对方造成压抑感)

第三型人,在非健康状态下,在人眼中的形象和隐藏在这一形象背后的真实之间会形成一种分裂。最终,形象成了他们唯一真实的东西。
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情感逐渐成为一个陌生和不熟悉的地域——威胁着要毁灭他们的焦点和强有力的形象。
第三型人,有时候缺少个人见解,真实的价值观,也不会真正关心他人。因此缺乏持久的关系。

第四型人,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不再有意地寻找自己,他们才能找到自己,才能在创造中升华自己。
他们总想通过反省自己的情感来理解自身。随着他们逐渐向内去寻找自我,他们的自我意识变得越来越敏感,以致主观的情感状态变成为了主导现实。而深陷于自己的情感中,通常不会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间接地、以象征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有时候他们试图通过从生活中隐退来发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认为这样便能发现自己情感的奥秘。

他们仅仅与那些支持他们的认同及情感需要的少数人建立互动。

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更像人性中的精神性方面和动物性方面之间的桥梁,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这两方面都有清醒的认识。他们能够到达人类所能抵达的内心最深处,也能到达人类所能抵达的人性最高处。应对焦虑时他们转向内心,尤其对生活的负面东西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想象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可以承受。

一般状态下,他们会沉迷于自身,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不知道如何处理现实世界的事务。他们觉得自己就像是局外人,与众不同,但也不是尽善尽美,无法突破自我意识的藩篱,与世界互动。
有时候,在他们以个人的或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之前,对自己的情感状态一无所知。

他们想要对自己的状态和情感有更清醒的认识,以便能够发现自我和获得一种稳固的同一感。但是,随着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第四型人越来越深地陷入难以解决的、矛盾的和非理性的情感中,无法自拔,他们想要先弄清楚这些情感的内容,然后才敢于表达自己。

自我发现是第四型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动机,因为他们从不觉得自己的自我感觉可以强大到维持自我认同的地步,尤其是当他们需要确认自己的时候,他们的感情太过多变,所以他们的自我认同是不稳固的,是靠不住的。他们觉得自己是无法界定和不确定的,仿佛天上的浮云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也可能一阵微风就烟消云散了。他们从不知道自己在下一个时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因此他们很难规划自身。他们的自我总是错失某个东西,哪怕是伸手可及的东西,而他们又觉得自己缺乏的正是那个东西。

第四型人特别担心在自己身上不能找到稳定的自我认同,所以他们试图从自己所能够找到的随便什么思想倾向当中创造出一种自我认同。于是,趣味、喜欢和不喜欢以及情感反应的问题都变成了第四型人用来建构自我认同的材料。然而,他们的自我感觉是如此之脆弱,因此他们开始看重在别人眼里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的特征。

第四型人通过持续的内心对话,以及参照他们的情感反应来维持自我的认同。

他们无法从父母的反应中看到自己,他们觉得父母看不到他们本然的样子,或者他们的父母寄托于他们身上的东西与他们自身完全无关。由于缺乏确定的角色榜样,在孩提时期他们便把从内心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作为建构自我认同的信息的基本源头。

有时候,第四型人不是通过自省来创造自身,而是讽刺性地沉陷在了自我意识之中。
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第四型人总是觉得自己在所有方面都与理想化的自我不一样。于是,他们开始蔑视自己的许多真实特质,认为这些特质是其成就其想象中的自我的障碍。

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之所以健康,不是因为他们一劳永逸地摆脱了情感风暴的袭击,而是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跨越当下情势的方法,走向另外的归宿。他们知道如何维持其同一性,而不用只以情感为参照。通过克服远离生活去寻找自我的诱惑,他们不仅摆脱了自己的毁灭性冲动,而且能够把美的东西和善的东西带入自己的生活。如果第四型人以这种方式生活,他们就能成为所有人格类型中最具生活驾驭力的人,就能从恶中找到善,从无望中找到希望,从荒诞中找到意义,从已经失去的东西中找到价值。

非常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最能从他们的潜意识中找到动力,他们已经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同时能以开放的心灵从环境中获得启示,获得根本意义上的创造自由。

第四型人的创造力是矛盾性的,因为他们能以普遍的方式表达个人的东西,能赋予个人的东西以意义,使其在他人那里激起回响,而当他们创造时,这种意义又是他所意想不到的。通过开启自己隐秘的内心,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要解释他们的创造路径来自何方是很困难的。他们有关于自我和他人的许多知识都成为一种灵感,而这灵感是自发、完整和突然出现的,超越了意识的控制。

富有创造力不只是为艺术家所专有,那是一种重要的品质,每个人都有可能并且都应当在其自身内部将其唤醒。创造力最重要的形式是自我创造——通过超越自我来更新和救赎自身。这一过程就是要把你所有的经验——不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转变成对这个人成长更有启发的东西。

处于第一层级的第四型人热忱地拥抱生活:他们与真实的自我和世界有着真实的联系。他们不会局限于既有的经验,而是让自己学着对生活说是。当他们向生活中的更多可能性敞开的时候,他们在他们真正的每个时刻都能体验到更新的自己——他们真正的认同便可以逐渐地、无声无息地被揭示出来。

在相对健康下的第四型人,当他们从受到灵感激发的创造性时刻清醒过来,去进行反思或享受其创造力的时候,他们就会失去维系创造力所必需的那种潜意识。受到灵感激发的创造力只能在创造行为中通过不断的超越自我来维系。这需要不断地每时每刻地更新自我。实际上,自我更像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对象。然而他们开始担心他们无法在持续的情感与想法的转变中找到自己。他们无法定位自己的身份,因此他们开始自我反省,而不是任由自己的经验放任自流。因而,一旦他们试图获得某种特殊的身份,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但也会因此失去他们的灵感。

第四型人不仅对自己很敏感,而且对他人也很敏感,因为他们是凭直觉生活的。直觉给予第四型人一种能力,可以了解他人是如何思考感受和看待这个世界的。直觉是不是那种无用的杂耍式的心灵感应术,而是借助潜意识来感知现实的一种手段。它就像在一个漂流到意识岸边的瓶子里接受到信息一般。

自省是直觉的心理基础。第四型人可通过潜意识来认识自身世界和他人。而且第四型人希望通过反观自己的经验如何影响自身,来发现属于自己的维度。
更诗意地说:我感受着万物产生的回声,如其击打我的心房。——司汤达

第三层级的第四型人能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对自己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有着敏锐的意识。虽然他们并不孤独,但是他们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是只身一人,是一个独立的意识个体。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不仅是个人主义者,而且是存在主义者,总是把自己的存在看作是个体性的。

在没有为自我表达找到适合的艺术路径时,他们大都会认为自己的作品仅仅是支撑自我的一种方式,而他们真正的兴趣在别的地方——在美或审美的自我表达方面。

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常常令同伴感到开心,因为他们对他人具有吸引力,还因为他们对世界很好奇,而一般状态下的第四型人对任何无法立即刺激他们的情感和他们对同一性的寻求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他们不是真的想要了解他人的个人经历,除非他们能直接把这些经历同自己渴望的东西联系起来。第四型人因为自我怀疑和对自己认为真实的自我形象的无望寻求而耗尽了心力,他们觉得自己根本 没有足够充沛的情感力量来处理其他人的问题。

自我实现是第四型人朝思暮想的,但如果发生的一些事情是他们觉得梦想已经失去时,他们会觉得世界和自己隔绝或分离了。他们已经完成的和没有完成的事情都回到了原点,他们突然螺旋式地进入了自己的某些核心之中。

不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在潜意识里压抑自己,让自己不能再有任何有意义的欲望,因为他们不想再受到伤害,尤其是因为对自己又渴望和期待而受到伤害,可结果却突然封闭了所有感情,好像生命突然脱离了肉身。

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客观的,超乎情感与想象的事情上来实现自我。他们不再被情感控制,而是依信念做事,依原则而不依情绪做事。经过整合的第四型人是行动的人,把精力全部投放到了个人利益和情感以外的事情上。

处以第一型的第四型人承认服从的必要性和价值,他们愿意自我规范,并不断地朝实现自己的潜能以期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的目标前进。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整合过程中的第四型人发现,要得到自己一直在找寻的自由,就得做自己必须做的事,而非自己高兴做的事。经过整合的第四型人,服从现实及良心的要求,愿意给自己设限,以此克服那种逃避社会和道德责任约束的倾向。

具有第五翼型的第四型人是处在健康状态下的有天赋的个体可能是所有人格类型中最具有创造力的,因为他们结合了直觉和洞察力、情感的感受力和理智的理解力,还有令人吃惊的原创能力,甚至先知般的预见能力。

一般状态下具有第五翼型的第四型人不仅自我陶醉,而且喜欢哲学和宗教性地思索。他们的情感世界是主导性的,但也有强烈的学术倾向。他们常常展示出杰出的洞察力,但也很难维持下去。他们还时常有一种彼岸的、空灵的特质,他们极端独立,不循常规。他们三缄其口,一心只沉迷于自己的思想,在自我表达中可以嵌入谜一样的含义。他们迷恋于异国情调和象征符号,他们是波西米亚人,或者说偶尔是波西米亚人。他们不太会遇不理解他们的人沟通。他们感兴趣的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愿景,不论是崇高的恐怖的也不论是阴郁的还是抒情式的。

所谓天才,是指能够融合知识与洞察力以表现现实的本质、能够以清澈而充满灵感的理解力来观察事物的人。
天才与疯子的区别在于,天才除了拥有不凡的洞察力外,还能在自身所处的语境内正确的理解事物。

第五型人,他们思考的材料来自于感官知觉,但对于感官知觉的准确性,他们又无法完全相信,因为他们无法肯定自身以外的东西究竟如何。他们唯一确定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思想。因此,他们把注意力的焦点投向外在环境,同时也认同自己对外在环境的看法。他们的许多问题都源于他们必须先去求证自己对世界的知觉与事实是否相符,然后才能有所行动,才能自信地探究。

一般状态下的第五型人,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们害怕环境中不可预知的潜在威胁。
在寻求安全感的过程中,他们的感知力会发生偏离,他们的思考会变得更加繁复和精细,焦虑感也因此越来越强。

一般状态和不健康状态下的第五型人根本没法确定自己对环境的知觉是不是有效的,他们不知道哪些是真实的那些是心灵的产物。他们将自己被焦虑所驾驭的思想以及攻击性冲动投射到环境中并且害怕一切与自己相抗衡的敌对力量。他们渐渐说服自己,认为自己对现实的那些独特的越来越灰暗的阐释就是事实的真相。

他们思考的原动力来自主观因素,是来自于他们想要了解外部世界的需求,来自于他们不了解环境时所产生的那种焦虑感。他们急于要认识环境,就是为了让自己在环境中更加安全。思考既是第五型人用来适应世界的方法,也是他们用来抵御世界的方法。

第五型人的基本恐惧是无助和无力的,所以他们找到的施展才华的领域一般是他人还没有探究过的。从一般意义上说,他们主要把注意以集中在寻找和掌握主题和技能上,直到他们觉得有足够信心重新进入这个世界。

第五型人,觉得自己需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全都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因为他们相信,这可以让自己变得有能力。
当他们退化到不健康状态时,他们的感知力越来越专注于似乎存在危险和威胁的环境,结果这种关注方式是他们只看到恐惧和灰暗,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焦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越是感到恐惧,就越是觉得要去探究那威吓自己的东西。

当心灵变得平静而沉着的时候,它就像是一面镜子,精确地囊括和复杂着它所面对的一切。

健康状态下的第五型人,不是用他们的心灵去防御现实,而是让现实进入心灵中,他们知道自己与现实是不可分离的。

自发地享受思考的乐趣,拥有知识——知道自己了解某些事,并能在心里反复咀嚼这一过程,品味自己的观念。

观察习惯所反映的不只是专注的好奇心,更有一种深层的个人需求。

一般状态下的第五型人与他人无法顺畅地交流,因为他们的思维过程太过复杂和混乱,他们太过注重细节,他们的观念太过凝练,其意识的流就像一场精致的独角戏,他人很难潜入其中一探究竟。并且他们的思维总是偏离正常轨道,由某一点直接跳到另一点,并且从不指出其中的逻辑关联。

第五型人的话常常带有一定的真理成分,在不健康状态下,但其用意已不再是为了抵达真理,而是用自己的知识来搅乱人心。并且由于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收集信息,所以很容易用这些信息来强化自己所坚持的世界已朽烂的观念,倾覆他人的安全感。
处在第四层级的第五型人不断地向外界获取信息,收集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寻找能满足自己的东西,但他们的寻求根本没法让自己得到满足。

他们认为必须先找到自身内部的某些本质性的东西,才能让自己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健康状态下的第四翼型的第五型人最重要的一种力量在于他们的直觉,因为直觉可帮助他们揭示有意识的思维难以企及的知识领域。

一般状态的第六型人:优柔寡断、谨小慎微、因循守旧、模棱两可;强烈的怀疑自我,同时也会猜疑他人的动机,极度敏感、焦虑、抱怨、发出矛盾的混杂信号。
他们总是在寻找某个东西——一套指导方针、一个权威——给自己提供生活方向,告诉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能给自己更明确的指示,给自己划定范围——总而言之,他们总在寻找安全感。

非常健康状态下的第六型人的自我肯定源自对自己的内在能力和价值的一种认识,并且这种认识根本不需要以他人为参考。他们的自我肯定标志着一种转移,即从在自身以外尤其在权威人物那里寻找保护和安全感转移到自身内部、在生命中发现持久的信念,这个信念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深刻的内心感受,一种生活经验。他们专一于自己的存在,他们甚至能够平静、果断、沉着地面对重大的危机。

一般状态下的第六型人对重建信心的需要大多可看作是他们对自己的决断能力缺乏信任的一种表现。他们无法自己作出决定,而是越来越多地到文献、权威文本或规则与规定,各种文件中寻找先例和答案,内在冲突和自我怀疑。

他们不会因生活中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使他们觉得压抑,反而会觉得自己因此变得强大了。隶属于一个比自己更大的群体使他们觉得不再孤独,而是更强大、更安全了。
他们无法决定是该依从他人的愿望已获得舒适与安全,还是该转向自己追求的东西;是该顺从地依赖他人,还是要加以抗拒并且追求独立;是该更主动地掌握世界,还是要坐下来消极地静待他人的领导。

为什么连花样繁多的享乐主义生活也无法让自己感到满意,要理解这一点并不十分困难,因为它有一个终极的敌人,即厌倦是无法避免的......若生命只是奉献给各种享乐和有趣的经验,那将是空虚的。那不是精神的生活,而是让精神湮灭在繁多的消遣中的生活......我们只要想一想,就能知道那些在标本式的生活中享受着甜蜜的消遣的人除了不再做自己以外,大概没有根本的方法让自己过得更好。

第七型人,热情者,他的注意力总在别的地方,而不能集中在正在经历的事情上。这自认会减少经验带来的快乐享受,令第七型人永远处在饥渴状态。

健康状态下,第七型人生命的每一刻都成了汲取滋养和真正快乐的源泉。

能够接受人类存在的神秘性与多变性,他们不因生命固有的脆弱感到焦虑,而是能够真正地赞赏生命原本的面目。也许,他们是第一次超越生命的外部表象,去感受以前从未见到的形而上的现实可能性。

生命不在等着事物带给他们快乐,而是成了对此时此刻获得的所有礼物和经验的一种欣赏。

第九翼型的第八型人,他们更为软弱,更具有接纳心,更容易与他人互动,且更少有对抗或攻击的基调,他们仍喜欢按自己的意图做事,但也更有可能以一种温柔深沉的腔调和更为随意的举止表现。,他们很少会自以为是,身上散发出一种沉着有力、从容不迫的光辉。

不健康的第九型人,以鸵鸟心态死抓着所谓的内心平静不放,结果无法处理任何事务。他们急匆匆地将问题置诸脑后,不直接面对他,结果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渐渐地,他们会失去方向感,好像在人生道路上梦游一般。

你应知道,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只是朝向幸福美满的生活目标的一种手段,但仅拥有知识并不意味着就能拥有德行、快乐,或幸福的生活就有了保障。书不可能解答每一个人遇到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为长久奋斗时所需的毅力注入力量。我们更需要从自身之内和自身之外观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