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时节睹书怀人 (original) (raw)

最近在看的是汪曾祺的《岁朝清供》

汪曾祺的文字,写的真是好啊。看完短篇小说,迫不及待地看散文,只希望这样一支素净的笔永远别停下来才好。早上,一天的工作开始前,心下宁静时读一读;傍晚,日头西落,人去楼空,心下寂然时读一读。如此,夏末秋初闷热的天气里,竟变得气定神闲起来。花、草、果、虫,春、夏、秋、冬,信手拈来,倒像是都活了一般在眼前,热闹又寂寥。

汪曾祺的文章里有未泯的童心,有少年的心气,率性、自由;有水墨的意趣,时令与自然之境相彰得益;有生活洗敛过的沉静,是偏居一隅的闲情,对人事变迁安之若素的笃定。少年人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心性未定,世界初开,总免不了慌张浮躁;中年人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生活波澜壮阔之后留下更多的许是人情练达。只有独一无二的汪曾祺,庭前安坐,一壶清茶,边饮边吟:“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忍俊不禁又为之动容。

后来看到他写自己“右派”时期在葡萄园工作的际遇,才恍然大悟,这样美丽又可爱的文章,竟写于劳改期间。关于文革,看到过太多沉重的苦难,却第一次见到这样平和诙谐的语言,不禁肃然起敬。我知道这平和诙谐里,是旷世的辛酸与无奈,是对生活与艺术的热爱。跌宕的生活没有打到他,而是成全了他。

汪曾祺的笔下有古意,城镇的风物,人物的脾性,生活的做派,一脉相承.。无论是工匠,商贩还是文人,心里都有自己坚守的东西。也正因为此,即使身处艰难之境,即使未来微茫,总有一点温柔的光亮,叫人觉得一切还有希望。汪老谈写作时说,文学作品中的哲学,只能由生活到哲学,不能由哲学到生活。由生活到哲学是智慧,由哲学到生活恐怕多是故弄玄虚。他自己的作品,正是讲述生活的美与智慧。

谨献给在炎炎夏日带予我平静与感动的汪老。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