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无秘密,都是苦功夫。 (original) (ra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近几天看了这本书,算开卷有益。芦苇是《霸王别姬》、《活着》的编剧,这两部作品也是1949年之后最出色的大陆电影,所以芦苇在国内编剧中备受推崇。现将芦苇推荐的一些电影、小说、影人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需要指出的是,推荐名录中看得出芦苇的坦诚,他并未掩饰自己知识构成上的局限,诸君参考品觉便是。扎实的训练学习方法、对电影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电影

芦苇认为对其成长最有帮助并受益终生的五部电影: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的《安德烈卢布廖夫》(有这样的电影,俄罗斯电影无愧自己的历史。)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教父》
黑泽明的《七武士》(黑泽明的巅峰之作,我前几天刚看完,深受震撼,雨中激战的部分甚至忘记了这是部黑白电影——注。)
贝纳多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对芦苇写作《霸王别姬》有关键性的启发,即从人性出发理解大历史。)
大卫里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力道十足,没有历史学家的素养和眼光,拍不出来这样的电影)

原著翻拍优秀电影的凤毛麟角:

波兰斯基的《苔丝》算一部
大卫里恩的《雾都孤儿》也算一部。

中国电影普遍表演不过关,《钢琴课》比《霸王别姬》的表演细腻微妙。
芦苇与张艺谋都认识到中国演员的水准必须提高,两人反复讨论的一部外国电影是《我的左脚》,认为这才是杰出的表演。

《黑神驹》(上世纪70年代,芦苇连看5场并做笔记,说自己“看得灵魂颤抖”。他的笔记分五个部分:1.剧本特点。2.导演特点。3.表演。4演员。5.音乐)
《巴顿将军》(芦苇看后非常震惊,美国人竟把电影拍的如此之好,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人物传记片。他做了类型分析,认为这是一部战争片、人物传记片、正剧。)
《双旗镇刀客》(芦苇写的剧本大纲,完全参照西部片的模式:一、英雄来到小镇;二、小镇被恶势力控制,小镇人民无力反抗;三、英雄初露本色、打破小镇平静;四、英雄与恶势力发生冲突;五、小镇人民不理解英雄;六、英雄与恶势力冲突升级,因得不到支持而受到磨难;七、英雄濒临绝境,凭个人智勇杀出重围、消灭恶势力;八、小镇人民挽留英雄,被英雄拒绝;九、英雄离开。)
中国电影导演最棒的是第二代,代表作《乌鸦与麻雀》、《八千里路云和月》、《小城之春》。
儿时印象深刻的电影:
《卡比利亚之夜》
《警察与小偷》
《抓壮丁》(被忽略了的台词很经典的电影,另一部是《茶馆》)
喜欢的电影:
《朗读者》、《小偷》(俄)、《自己去看》(俄)、《东邪西毒》、《悲情城市》、《一一》、《愤怒的公牛》、《出租车司机》、《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的《洛丽塔》是他最差的一部作品)、印第安那琼斯系列(第四部就免了——注)、《折磨》(波兰)、
徐童的《算命》、《麦收》、《老唐头》,马莉的《京生》(都是纪录片),今天的人未必会意识到它们的意义,雕刻出了中国人今天的生存状态。

二、书籍

芦苇心中的小说圣经:佛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普宁》,梅绍武译。
写中国农村真相比较扎实的是韩丁的《翻身》。(芦苇对中国的农村题材非常偏爱,这一块也是目前中国电影短板的地方。不要提《乡村爱情》——注)
哈金的《等待》(出类拔萃、功力是货真价实)
罗素《哲学的问题》
契诃夫《灯光集》、《苦恼集》《第六病室》《草原》《萨哈林旅行记》《黑衣修士》《带叭儿狗的女人》(芦苇极为推崇契诃夫,建议大家有时间都翻一翻——注)
《静静的顿河》(充满乡土的诱惑,中国人已经失去了这种乡土热恋的天性。)
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没拿诺贝尔奖,是评委有眼无珠)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拖死狗》(贼牛B)
巴巴拉塔奇曼的《八月炮火》——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翻译(芦苇案头必备)
安德里奇的《德里纳河上的桥》《情妇玛拉》(南斯拉夫民族史的代表作家)
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魔幻现实主义的鼻祖)

三、谈写作

故事没有别的目的,一定是展现人物,就是展现人的个性。

剧本要凤头(漂亮)、猪肚(扎实)、豹尾(有力)。

剧本不是用手写出来的,是用脚写出来的。——黑泽明

写剧本主要就是前期的人物分析和对影片类型的考虑。

电影需要贯穿台词、贯穿行为、贯穿道具。(《无人区》在这一点做的不错——注)

英雄要有超常本领,这样可以强迫观众在最短时间内关注你的主人公。

《活着》没有一个中心事件,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在力量把它们贯穿起来,这个力量就是富贵的爱心与对家庭的责任感。

编剧的任务:第一、抓主题;第二、抓类型;第三、抓人物;第四、抓情节。(这是含金量很高的一句,我构想故事是先确定类型和情节,然后是主题,最后是人物,所以有时候下笔比较困难。不过,芦苇最为强调的类型,他认为是中国电影价值观的混乱导致了类型的混乱。类型虽然不一定能保证拍出经典,但却能给出一个不会拍出大烂片的框架。至于主题,最好能深入挖掘,读这本书的感受之一就是编剧的思想深度常藏于无形之中,不炫耀、不张扬,却能感染人。——注。)

剧作技巧应该藏得越深越好,电影中的人物和剧情才是最重要的,炫技就是喧宾夺主容易玩栽。

黑泽明所有电影都有莎士比亚的影子。

中国人缺少将苦难升华为诗史的能力、缺少文化判断,缺少对价值观的选择。民族的苦难没有给我们带来一种反思与认识的能力。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是一种感官刺激,而《教父》是靠人物内心的紧张压力。

《色戒》中王佳芝人物太单薄,纯情少少女的背景设置立不住。纯情是她的本性,不是她的习性(这句话醍醐灌顶——注。)

(中国的历史片)没有历史的真相,看不到真实的悲剧和情感。我们拍的历史片就是杀戮、抢夺、就是阴谋诡计,人的心灵都很趋向儿童化而且很诡异。(这句话送给中国的宫廷剧也可以——注。)

价值观是电影里面只是基本的文化品质,很多价值观无错的电影却是艺术垃圾。价值观要是混乱或走偏就失去了文化品质。中国电影普遍价值观混乱,所以在类型上易犯错误,而对生命的态度是恒定的价值观。

《秦颂》虽然是芦苇编剧,但他认为上映的版本没有把嬴政与高渐离童年的生死与共拍出来,而是塑造了两个顽童,从而毁了整部电影的“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