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大嘴巴、种族斗士——关于《迈尔斯·戴维斯传记》的碎碎念 (original) (raw)
2014年初,Miles Davis的自传之中文版,在中国低调地上市了。
实际上,我对这本书是感到吃惊的。在中国,爵士乐是比摇滚乐、古典乐更为小众的存在,这么一本厚厚的大部头,再加上不菲的定价,普通读者对其到底作何想呢?
我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爵士乐迷。和中国大部分独立音乐乐迷一样,是被Nirvana、Radiohead、Red Hot Chili Peppers这些乐队从港台流行乐上强行拉拽出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爵士乐真的称得上是一无所知。可世事无常,如我的朋友iphen语,“连COOL JAZZ和BEBOP都不一定分得清的人,居然策划了德国ENJA唱片的引进,一解爵士迷的相思”,“你吹他吾涨”。
如他所言,若非工作的关系,我甚至连《My Funny Valentine》这样的世界名曲都没听过,嗯,在书里,在Miles Davis的口中,那个偶像派Chet Baker不过是他的模仿者,只不过因为他是白人,因此更受欢迎罢。当然我更不会知道Coleman Hawkins,这位给予Miles Davis(好吧,为了省事,下文对Miles Davis的称呼改为“老迈”)许多帮助的老大哥“豆子”,尽管“据说”他来到欧洲后,在演艺生涯的暮年,在enja最后的那些录音都是垃圾。言归正传,也正因如此,我会对Miles Davis的传记分外在意——和这本书的背后推手“浦睿文化”一样,我们都在做着愚公移山式的文化推动和普及,无论这是一件多么吃力不讨好的事。
哦对了,实际上老迈的最著名的专辑《Kind of Blue》,也有过一阵子的内地权利是和我有关嘞……可是在香港HMV,这张专辑的50周年纪念版一直都在做特价呢,折算汇率下来,比内地版便宜呀……
好吧,我的胡言乱语就此打住。我想说的不过是:爵士乐在中国,一直都是处在夹缝里的。2013年末,在广州的时代国际爵士音乐节的论坛里,我做了一个名为《爵士乐在新华书店》的分享。你当然知道,“新华书店”只是一个符号化的意向,它等同于CCTV。在“新华书店”里,爵士乐必须是要有人在唱的,且唱的不能是无意义的声音,必须的是有完整意义的歌词。因此,大众理解的爵士乐也就和小野丽莎、Norah Jones画上等号。大不了,再加上Billie Holiday,或者还有“书包嘴”Louis Armstrong——老迈说,他不喜欢“书包嘴”“那一副讨好白人的嘴脸”,但中国的主流听众知道Armstrong和他如黑人牙膏那般无懈可击的笑容无关,不过是因为他演唱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是那么地具有传播度,你试试连着给大家播他的小号吹奏看看。
所以,老迈的音乐、和他的传记一样,注定是一本小众读物。但这不能作为我的前列腺选择沉默的理由。
第一次认真地听老迈是源自Spotify的推荐——大概是四年前,我刚进入这个无边际的海洋,胡乱地瞎听,原本在听的是Bill Evans的《Waltz for Debby》,这也是至今为止我认为可列入我的“荒岛唱片”备选的作品。听完后,意犹未尽,在“相关艺人”里,Spotify给我推荐了老迈。那时候,我当然不知道老迈和Bill能有什么瓜葛(实际上也是看了这本传记后,才知道的),可老迈的音乐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在《Tutu》里面,他玩的是我熟悉的那种Funk,在标准的Bass Slap里,他的小号现代而高昂;在《Miles Davis and the Modern Jazz Giants》里(2012年夏天,优衣库的UT联名系列,也选取了这张唱片的封面作为T恤图案),他时而甜美得如梦境一般,时而又跳跃得要飞起来似的。还有《The Cellar Doors Sessions 1970》,这可能是我最喜欢的老迈唱片了(因为我喜欢Fusion嘛),不仅因为里面有Keith Jarrett——在听老迈之前,我听过他好多在ECM下面的专辑,还因为John McLaughlin——我就是喜欢吉他,怎么了?听老迈的音乐就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迷宫,每每推开门,进入到一个房间,都有不一样的颜色和装修风格。如果,那个时候,手头有这本书,那可太方便了,按图索骥即可,用不着像没头苍蝇一样,不知现在是怎么状况(BTW,Spotify的专辑列表很不人性化)。鉴于老迈本人就是一部爵士乐的发展史,近现代爵士乐的弄潮儿,即使在书中,他并没有像教科书那样地对他的演奏、或是某一种风格流派进行严谨的定义和描述,但,你没长耳朵吗?你自己感受下嘛!
说起教科书,《迈尔斯·戴维斯自传》相比于其他教科书式的“爵士小百科”“爵士圣经”“爵士乐发展史”等冷冰冰的话语要人性化得太多太多。朋友老丁因为我要做enja的企划,曾送我一本台版的《爵士乐简明史》,图文并茂,一页一话,但我也是当下看过就忘。可这里的老迈是有血有肉的。在阅读本书之前,我丝毫不会知道,音乐中如此优雅的老迈竟然是这么一个十足的话痨、大嘴巴。他的口无遮拦不亚于我所知道的其他摇滚乐领域里的混蛋。因此,在我和iphen此前一次去广州电台张莹的《悦读时光》节目做客,聊起此书时,比我更有资格对老迈评头品足的iphen提到,在过去的关于爵士类的中文图书里,大多数是科普性的读物,但如《迈尔斯·戴维斯自传》这样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并具备很高可读性的作品并不多见。而我的补充则是,在这本书里,迈尔斯·戴维斯不仅作为一个音乐家,更是作为一个反种族歧视斗士的角色而存在。从书中的第一页开始,他不断地抨击美国社会对有色人种的不公正待遇。你甚至可以把这本书当做是美国黑人音乐人不断争取自身权益、尊重、话语权的斗争蓝本来看。因此,这也让这本书从音乐的主题上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升华。譬如,通常大家都会说,黑人为什么玩布鲁斯,因为布鲁斯源自他们的忧郁,那是因为黑人的生活太贫苦了,他们只能选择忧郁。在上音乐学院的时候,老迈的老师也这么对他说,可他立即会跳起来反驳,声称自己的家庭出身很好,他们全家从来没有干过摘棉花之类的,他玩音乐的时候内心从来不忧郁。可想而知,这老师当场不会有好脸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老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认为“白人总是喜欢在发现什么东西之后就想据为己有。就好像没被他们发现之前这东西就不存在似的——其实每次的发现都是迟到的,在一开始的时候,根本没他们什么事”。即使是“猫王”,在老迈的大嘴巴下,不过也就是一个长得好看的白人骗子,“猫王”身上的一切都是从黑人上偷来的。暂且不论他的这些言论是否有失偏颇,在大洋彼岸,我们常认为黑人过于敏感,而西方社会对反种族歧视一事又这么地苛刻。包括在竞技体育的领域里,种族歧视一直都是挥之不去的阴云。包括时下正在发生的震惊美国的NBA快船队老板唐·斯特林事件。看这本书能够从一个侧面上帮助你理解黑人身上发生的一切。当然,当老迈说到他在法国巴黎和Juliette Greco那一段风流韵事的时候,我内心还是有点不适感。要知道,对于一个喜欢法国香颂的乐迷来说,Juliette Greco就是女神一般的存在,可这黑鬼……竟然上了女神!
根据老迈自述,他只是朝女神勾了勾手指,女神就自己上勾了的。光是冲着这一点,你也值得去看看这本传记,看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能人。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