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遗忘 (original) (raw)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东方出版社1998年引进,2007年再版。我自2000年读完后再也没有敢翻过她。

2000年之前,我听过许多关于大屠杀的故事,看过许多关于大屠杀的影片,它们不停的给我展示屠杀的惨状,日军士兵和军官的暴虐,以及一个不允许更改的数字“30万”。“大屠杀”这三个字更多的象征着仇恨、愤怒和灭绝人性,却从未有一本教科书或者纪录片告诉我这段历史的开始和结束。我于是也从未仔细去探究当时日军是何种人事调动为此准备,南京的守军如何备战,兵临城下的南京是何种境态,为何短短几天南京便沦陷,屠杀发生时在南京的西方人士又是何种举措,日本是如何统治屠杀之后的南京,30万从何得出又最终是何归属,为何这样一个惨案在西方却被人遗忘和怀疑。

新泽西出生,伊利诺长大的张先生做到了。出身名门的她有着让所有女子羡慕甚至是男子都只能望其项背的美好:知书、达礼、优雅、恬静,才华横溢纯真善良。她像提灯女神南丁格尔一般,拜访了一个一个的幸存者,为能够翻阅一份存档而四处奔走,躲过威胁恐吓和暗杀。在她的《南京大屠杀》里,我第一次清晰的看到了日方、中方和西方人士的视角,而不再是一个缺乏前因后果的符号。

曾有个朋友,他的网名是8625,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记得他的网名里有一串数字,或许是他的生日,还有过一次我在2月5号这天和他说生日快乐,而他也一脸莫名。直到有一天我终于问他为什么是8625。他说,在国外的时候,给家里打电话,86是中国区号,25就是南京区号。8625,那就是我的家乡。你瞧,当我们真正将其去探索,而不是仅仅把那当成一个宣泄自我的符号时,一切才会变得清晰让人信服。

是的,当你站在雨花台,站在万人坑,站在30万纪念碑,听着四面八方鸣响的警报声,你会悲凉的体悟到自己脚下遍地尸骨的含义。但当你不知道来龙去脉,不曾认真的审视,那换来的要么是对恶人无端的善良,亦或是用影视作品里日本人的谢罪来麻痹自己;当我们愿意认识到“南京大屠杀”与奥斯维辛与卡廷所发生的事情一样,是人性的悲剧,是人类共同的浩劫,而不仅仅是中国人一方的受害时;当我们开始认真反思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管你认为是政府的洗脑还是道德排他,而不仅仅将其归咎于“日本民族的血腥残忍”时,也许我们才真正开始去认识这个看似早已熟悉的史实,才真正明白为南京的泪水该如何流淌。

遗憾的是,我看到许多人泪流满面,却未曾真心难过。

我看到周围满是“宁愿大陆不长草,也要收复钓鱼岛”的非理性叫嚣;我看到许多人一面高呼“不忘国耻”,一面却让大屠杀的幸存者活得毫无尊严,让那些在屠杀中凭借个人之力对抗庞大战争机器,奋力拯救生命的真正英雄被人遗忘;在不停宣说自己身为受害者的痛楚,却对他人遭受的苦难、对世界其它地方发生的战争与屠杀冷眼漠视。

也许,并不是只有日本人,才需要牢记书中所引桑塔亚纳的那句话:“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2004年,张先生于加州自杀身亡。

2014年,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以为祭。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