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詩之跡:《朱淑真集注》讀後速記 (original) (raw)

本書主要依宋人鄭元佐所下注釋,並由冀勤輯校,所收文本相當全面,基本上現存的、存疑的朱淑真作品都盡收書中。冀勤引清人徐康言,指鄭元佐注「真希世之珍也」,並補一句「但據我看來,則鄭注比較粗疏」。徐康重其希珍,冀氏責其粗疏, 二者其實皆可成立,既然鄭注稀乏粗疏,冀氏如在校辨之餘,能作增補,則更有助一般讀者理解詩句與當中典故。

雖說朱淑真以詞作聞名(當中以〈清平樂‧惱煙撩露〉廣為傳頌),其詩作亦有不少可觀之處,例如寫景題材涵蓋四時景色、筆調清新可喜:

〈中夜〉

馮夷捧出一輪月,河伯吹開萬里雲。
寥廓無塵河漢遠,水光天影接清芬。

借景或詠物生動,抒情述志之語更見其才氣:

〈立春古律〉

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
生菜乍挑宜捲餅,羅幡旋剪稱聯釵。
休論殘臘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諧。
從此對花並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

〈黃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集子也有一些「反映社會現實」的詩作,如寫繁華鬧市生活的〈元夜〉、〈閒步〉等;而〈苦熱聞田夫語有感〉則是對農民生活艱苦刻劃入微的作品,雖無選入錢鍾書的《宋詩選註》,但題材絕對與《宋》書中的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詩歌(如柳永〈煮海歌〉、章甫〈田家苦〉)互相契合和呼應。

本書附錄的序跋、書錄、叢論匯集了歷來有關朱淑真生平及其《斷腸詞》的史料,然而愈為近世,所輯的論述亦愈多見立論不穩、論據乏弱,尤其最後幾篇由今人所寫的文章:郭清寰一篇欲證朱氏有外遇兼死於非命,可惜臆測之詞極多;聖旦、季工的兩篇亦是論證薄弱,感性語多而甚少合理推論;最後潘壽康、孔凡禮與冀勤的三篇文章則行文稍為謹慎,其中又以潘孔二人的爬梳頗堪一讀。

書中各論者嘗試重塑朱淑真生平,這些工夫恐怕是徒勞無益的。就現有史料來說,僅以魏仲恭的〈斷腸詩集序〉最近朱氏在世時期(該序寫於淳熙壬寅,1128年),而據稱是出自朱淑真手筆的〈璇璣圖記〉,為清人王士禎於康熙辛亥年間(1681年)之首見,當時已經與朱淑真相隔約近五百年了,況且文中「紹定三年」亦引起了學者間的爭論(「紹定」,還是「紹聖」或「紹興」?)而難有定案共識。那麼,若要了解朱氏生平,較穩當的方法還是只能在魏序的字句中搜尋蜘絲馬跡。例如「蜀之花蕊夫人,近時之李易安」,可見朱淑真應與李清照同期、又或稍晚於她。至於「早歲不幸,父母失審,不能擇伉儷,乃嫁市井民家妻」,即該指朱氏年幼時無法覓得佳偶,方嫁作市井民家妻,而從朱淑真詩詞所描寫的生活,並不見她受物質生活之苦,所以這「市井」二字,除了指其夫品性鄙俗之外,亦應包括他「商賈」的身分。

好的詩詞更需要充足而實在的箋注,明顯地,各家都側重於重構朱淑真生平,這正是《朱》書的失色之處。朱詩所失的,(或)不在作者生平,而在於導賞引領。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