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時的腳掌運作 (original) (ra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就「正體字」譯本說明。
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十堂核心課程,根除錯誤跑姿,跑得更快、更遠、更省力,一輩子不受傷。
The Running Revolution: How to Run Faster, Farther, and Injury-Free--for Life
作者: 尼可拉斯‧羅曼諾夫, 寇特.布倫加
原文作者:Dr. Nicholas Romanov,Kurt Brungardt
譯者:徐國峰,莊茗傑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5/08/29
語言:正體中文

關於跑步的腳掌著地,在此做個人分析:
想學習跑步動作的跑友可按照跑步三要素:施力、運用、著地來理解操作:
一、施力:跑步施力核心在於「夾腿」動作(第3槓桿原理);
二、運用:重力、重心之運用在於腿部,不是上身前傾;
三、著地:腳掌著地位置。
(前兩項請參照先前之說明)
之前以「前腳掌外側」先著地的說法,現在可以精確的說是蹠部旁的「四指後墊部」先觸碰著地;就是比較有肉的部位,或+「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一起著地。
何以如此呢?除先天腿部構造如此,可以理解其功用:
一、四指後墊部的範圍比蹠部寬、大,具承受性;
二、與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呈直線整體,具大面積穩定負荷功能;
蹠部的做用在於著地、提起時輔助「四指後墊部」、「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做整體動作;蹠部與「腳窩」兩者有適應不同地面時作為調節的功用。
.著地:四指後墊部先觸地,或+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一起著地(蹠部輔助);
.提起:重心轉換移動(在連續跑步下產生平行位移)+夾腿動作的肌力;既運用重力,又擺脫重力。

以上的說法,初學者必須以「赤足」執行學習!因為鞋子的包覆、包覆感及鞋墊在無意間限制了腳掌的活動,也干擾了腳掌觸覺知覺。所以初學者可以先赤腳對上述的說法做實際的辨正,來確認是否「果真如此」。確定無誤後,操作熟練再穿鞋;有了印象,即便穿鞋還是可以依要領執行。

現在,稍稍檢討書中一處問題。p.167:比較不同的腳掌落地位置。
這位博士的書,如同一盒拼圖,整組拼圖完備,卻如何也無法拼出盒上的圖。所以必須修正,將上述的三個關鍵套入書中調整。現在來看腳掌說明的問題:

一、羅博士分為腳跟、平足、前腳掌著地的說法,不如直接如同上述之分析腳掌的著地與提起的意義;甚至所謂的高、低及正常足弓的說法,都與跑步的核心意義無關:只需腳指、掌完整即可相同運用。
二、在圖最左側的「腳跟」處說法(由後向前滾動),就是將腳掌視為輪胎或圓的一部分之「弧度」,在提起時「滾動」。原本是正確的概念,他卻誤將眼光放在腳跟先著地,而做錯誤解讀(應更正為:提起時運用重力與腳掌的接觸面產生移動)。
三、圖中的「平足」處,若非蹠部或+腳窩處先著地;只要是「四指後墊部」或+「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先著地都是正確的。
四、圖右之「前腳掌」處有「自然的內旋動作」一說,顯然錯誤。因為腳掌在著地前會自然地稍稍外旋,以利「四指後墊部」先著地。
圖中還有一些文字敘述說法,可說是充滿想像意味,所以沒有提到的部分可以不必理會(甚至都不必理會^^)。

整張圖最大的「破綻」就是其所描述的:先著地處在於「前腳掌外側」。也就是圖右中的「壓力途徑」那個白小圓圈的標示處;顯見只看著地前鞋子展示的情形,而做出的猜測(以為是個點,其實是蹠部旁的四指後墊部;從鞋子外觀根本無法得知裏面情形)。如果羅博士有親自赤腳跑步確認過,就不會這麼輕忽了。畢竟如果是集中在那個「點」,那壓力會有多大呀!

跑友們如果親身以赤腳嚐試,肯定可以明白以「四指後墊部」著地的意義了。羅博士之所以如此:
一、純看影片分析(看不到鞋內情況);
二、未親自赤腳確認其動作意義;
三、對腳掌著地的重要性毫無概念。

腳掌的觸感是掌握重力、重心的唯一知覺處。沒有這種知覺何來的運用力及經濟、有效地施力呢?

大概看過「油吐波」上的頂尖跑者影片,或者許績勝那個慢動作跑姿影片,都可以察覺是腳外側著地。但何以如此呢?卻必須以赤腳來嚐試,自然明白。從這點來看,臺灣的赤足謝團長引領的赤足風潮的確是功不可沒。不過,另一方面沒有羅博士將注意力放在腿部的姿勢跑法,也很難引起探究。

一本將跑步關鍵處都談到的書,卻無法達到學習目的;其中的種種曲折問題,相信深思者自有一番體悟。

最後,或許可以把跑步分為「跑動」及跑步:
.跑動:倒著跑或以個人習慣方式之跑法;
.跑步:使用一致性的步法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