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original) (ra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chapter1 初级技能————————————————————
头天晚上确定靠谱的起床时间
设定wake闹钟和up闹钟
为清醒行为做准备,让它们更容易发生
安排好早起后要做的事情,事先过一遍
早起后可以做任何事情,有趣的喜欢的事情
错峰出门去公司,节约等待时间
早到公司早开工,干一天中最揪心且只能独自完成的工作
干好自己的事情,主动出击“打扰”同事
汇报:对老板或协同同事,主动汇报自己工作进度,探探口风和新任务,提前做应对措施
督促:对协同同事或下属,询问他们工作进度,明确截止时间,把压力传递给他们
闲聊:增进沟通,培养感情,搜集信息
错峰吃午饭,节约等待时间
午休后做些琐事,积累点成就感:机械重复的“体力活儿”,填些行政表格,交代注意事项等
午后开会,会后时间状态来了,好继续干硬活儿
错峰技巧:调整一天时间段的安排,以此获得更高的效率、更主动的状态和更高的质量
实际上晚上加班的效率极差,原因就是看似时间宽裕
尤其当工作可以在2小时之内完成时,在早上有限的时间里做要比在晚上苦熬高效得多
最重要的是不要精神加班
不要被你所追求的任何东西全部占据,得给自己划出一块儿自留地,让工作远离它。自留地是你最值得珍视的幸福时光
晚上可能并不是继续完成任务的最佳时间
晚间功能:①享受家庭生活;②放松和促进睡眠;③准备明天
准备明天:查明天天气;思考日程和任务安排;准备早餐;准备锻炼用的物品
每天以洗澡为起点,开始自己的睡前程序
睡前1.5~2小时洗澡
洗澡后,进入没劲儿但充实的晚间时段,和家人朋友交流、听音乐、读书、冥想打坐、适度锻炼等放松且不亢奋的事情
问题的解决之道不在此刻,而在起点
chapter2 进阶技能————————————————————
【帮你告别无所事事的碎片清单】
碎片清单:大脑以外的缓冲区,蓄水池
①信息:你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记下它的标题
②事情: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别人让你做的事情,记下事情的内容
③想法:关于自己想要做什么、改变什么、尝试什么的想法,通常不紧急
碎片清单要随身,要便捷:手机应用-有道云笔记
记录原则及要点:
①what:记录一切未尽事宜
②when:念头产生后立刻记
③where:最随身最方便最顺手的工具
④how:用最简短的词语忠实记录原始信息
⑤why:大脑不靠谱,会忘/多想/焦虑/不当事儿/否定……不给它机会
新的工作模式:打太极
临时被丢任务,等于把大脑直接暴露于碎片的攻击之下
任何丢给自己的任务,都询问是否可以明天或以后再完成,并尽量争取到这个结果
“好的,我已经记下来了”,然后迅速回到原来的工作状态中
其实大部分任务都没那么急,不要被它们打乱工作节奏,按自己的节奏找到更合适的时间处理它们
eg:开无聊会议的时候,路上的时候,没事干的时候,处理自己的碎片清单,挑能做的做了
有必要保持这个随身大口袋的简洁,要勤处理,思考其怎么做,给里面的每个碎片找个归属
可以不做吗?可以以后做吗?可以找人帮忙/委派他人吗?可以现在做吗?有明确的时间点吗?接下来我能做些什么?
任何执行计划之外的时间都是碎片时间:可以发呆、做随机之事、制定计划
碎片太多、积压之时:断舍离一把
清单中六种事情:不做、以后做、现在做、排期做、找人做、怎么做
每日任务清单:排期做、找人做、怎么做的事情,安排在这里
容易出现的问题:任务安排过量、欠缺相关知识/技能/经验、硬任务/小任务搭配不合理、意外干扰、变化多端、不会沟通谈判/协调配合
任务清单必须包含有效思考,列清单方法要得当,这是“计划力”
计划力建立在对自己和任务都有足够充分的了解和足够可观的评估之上
【任务粉碎程序】
帕金森定律:工作会自动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
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他就会放慢节奏或者增加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时间
工作膨胀出来的复杂性会使工作显得很重要,在这种时间弹性很大的环境中,人并不会感到轻松,反而会因为工作的拖沓、膨胀而苦闷、劳累,从而精疲力竭
有效的计划一定是包含了对于任务执行过程的思考。通常人们都倾向于在执行任务时才被迫思考过程,如此一来执行时的负担就太重了
天平左计划,右执行。如果计划简单,重压在执行,人们就容易焦虑、拖延、耗费时间
有效思考:指的是把执行任务时关于过程的思考由执行端放到计划端,从而实现平衡
计划时思考过程,执行时边做边思考细节
在计划时不被任务细节羁绊而引发焦虑,在执行时因为对过程心里有数,便可以更加专注于解决具体问题
当计划时把任务得过程想清楚时,就可以根据经验靠谱地估计出执行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了
计划的过程仍然是会变的,这很正常,没有关系
每个人都有最自然的自律力量,这个力量的成长需要愉悦的心情,不要自我折磨,要放松,不要拧巴
每日任务清单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凭借自己的自然感觉,而非道理、原则、优先级的排布,计划和执行时都如此
做任务计划时,对任务过程的有效思考对于促进专注非常重要
分心的头号罪魁:环境刺激。
眼里静,耳里清,心里宁
大部分时候是我们主动分心。思维阻力:在做知识性工作时思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可避免
一旦意识到自己要走神,就立刻跳出当前的状态去干点别的吧,你无法一直逼迫自己专注
总会有无力对付困难的时候,这时强迫是没有用的,自责更会消耗能量,放空是最好的选择
放空时选择一些不太需要投入思考的事情比较适合
走神都是会占用认知资源的。扔进碎片清单,集中处理
知识性工作者的“切换力”更为重要,有效的大脑是切换和执行更为迅捷的大脑
↑时间段清单,碎片清单,每日任务清单
【把自己缕清楚】
RescueTime
主动打卡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察方式,而且简单有效
当你要培养某个好习惯时,只打钩不打叉。没有必要关注失败,而应关注自己的进步
在刚开始,坚持做了比做得好更重要。很多事情难的是在开始和发生
打卡/签到/做记录是培养习惯的习惯,是坚持做到某事的最重要技巧
当一个人处于被观察的状态时,其行为本身就会发生改变。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是从记录开始
当你有意识地记录自己时,就把你的能量导向了关注行为本身,一段时间的记录也是你一种客观有效的反馈机制,帮助你发现问题
这种在日历上打钩打叉的方式将是你统筹全局的基础
有位智者答应每天和你谈心一次,站在另一个高度帮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随着你能力的提高这位智者的能力也在提高
这位智者就是你的反思,召唤它出来的法宝就是写日志
如何记碎片化的日志(晨间日记)?事件、思考与感受、特定领域、成长与成就、日程安排
【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打卡、写日志都是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过去,更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自己
为此,你需要频繁地回顾,这是一种更为深邃的思考方式,在总结过去的同时为将来做准备
你的时间段清单、碎片清单、每日任务清单都需要你每天频繁地回顾,这让大脑无牵挂,还能不断优化
你的打卡记录、碎片化日志则需要至少每周回顾,这会让你发现问题,不遗漏丝毫信息
chapter3 高级技能————————————————————
【逆“习”思维】
有三点看不到又极其本质的不同影响了人们坚持习惯:对习惯的理解,对习惯培养过程的理解,对不同方法在不同阶段正副作用的理解
概率思维是人类认知的死穴。概率就是不计较一天两天的得失,要把自己的情况放在更长的周期内去观察。概率就是你习惯培养的成绩
任何习惯都必须把它定义成可操作的行为,这样才能开始,才能观察,才能打卡,才能坚持
当我们谈坚持某种行为习惯时,其实我们是在谈坚持为它创造条件:时间、地点、物品、环境、身心、他人
谈坚持,坚持的并不是结果,而是正确的过程
整个习惯培养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线性重复,而是在有机地变化,需要你不断地自我调整,环境变了你不变,肯定会被淘汰
行为改变的极端性理论:无知状态;探索尝试期;行为固化期;习惯稳定期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习惯】
在探索尝试期努力地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任务不是傻傻地坚持某个行为,而是发现适合她且更可能成功坚持的行为
当人们想消除自己的某种行为来换取效率或健康时,通常都会很自然地下定决心不做某事
不做某事就要找到一个更为积极的行为去替代,你唯一能采取行动的是行动,你无法“不做什么”
你必须为你想培养的思维习惯找到具体的语言,坚持使用这样的语言和他人、和自己对话
问题?办法?选择?代价?行动?
人的能量有限,都用来应付碎片了,也就没有多余的能量来管住自己,只能任由坏毛病、坏情绪肆虐
专治碎片化综合症:经常做出微笑表情;经常用愉悦的语调说话;经常舒展自己的身体;经常关注自己的呼吸,加深,放慢
任何时候,无论你是否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习惯,都请尽可能地去找在该习惯上做得好的人请教。明确方向、排雷、甚至操作步骤……
若你想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就应该预料到你会输
偶尔一次回到旧的行为习惯中并不意味着失败,它只是在提醒你还没练到家,习惯行为发生的概率则告诉了你现在的成绩如何
惰性不是前进的障碍,诱惑才是真正的敌人
很多时候绕开雷区要比排雷明智得多。诱惑摆在面前,最有效的策略就是转移注意力
要坚持什么不用公开说出来,尤其是在探索尝试期,你自己甚至都不确定你所坚持的行为是否适合自己
公开承诺很可能让你被其裹挟,整个过程都很痛苦,而且很可能会失去发现合适自己坚持的行为的机会
行为并不需要发生在一个严格的时间点,思考把习惯安排在什么时间,更好的方式是思考“时间段”
把它安排在一个肯定会做的行为之后,则有了一个稳定的触发器
购置物品的原则是增加趣味和便捷度,而不是“顶级”“昂贵”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