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为的三种推动力:利己心,恶毒心,同情心 (original) (raw)
所有现实外在世界之物所涉及的变化都服从因果律,人当然也不会例外。
——————
叔本华说“人的行为只有三种推动力:愿望自己快乐的利己心;愿望别人痛苦的恶毒心;愿望别人快乐的同情心。在不同人身上只是比例不同。”
想到的刚看的釜山行。从头坏到尾的大反派大概是利己心占了99%,彪悍大叔是同情心占了99%,男主一开始是利己心占了80%,后来竟然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变成同情心占了80%(怀疑这种改变是否真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小女儿自始至终也是同情心占了90%,给老奶奶让座,说爸爸太自私。而乞丐到最后也是同情心占了上风。釜山的守卫军人扣动扳机时的犹豫和确认是幸存者后的开心大概也是同情心的作用。所以这部电影里除了一个大反派和前30分钟的男主,大部分人还是同情心占上风的。想我自己,一个貌似正常的普通人,恶毒心占的是很少的,利己心和同情心大概各一半吧。想起我妈,大概是同情心占了大部分,所以会去管我跟我爸很多事情?刚刚发生一件很小的事情,发现我的鱼室友大概也是同情心居多的,她自己要洗深色的衣服,看到旁边有我的一条黑裤子,就问我要不要一起洗了,瞬间感觉被照顾到了,开森来的这么简单。那么,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呢?大部分人呢?
叔本华又说“我们可以通过动因强制人们守法,但却无法强制产生的道德;我们可以重塑我们的行为模式,但却改变不了我们的意欲,而道德的价值只取决于意欲。我们改变不了意欲所要争取的目标,而只可以改变意欲为实现其目标所采取的途径。 ”,这也就意味着,道德或者不道德都是与生俱来的了。“我们所获得的教导可以改变可供选择的的手段,但却改变不了我们最终的目标——这最终的目标是每一个人的易于根据其原初的本质制定出来的。我们可以告诉利己主义者:如果他们放弃小小的好处,就可以换来更大的利益;我们也可以让恶毒者清楚地知道:给别人造成痛苦的话,那将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痛苦。但要劝说别人放弃利己之心或者害人之心,我们却是无能为力的,正如我们改变不了猫捉老鼠的天性一样。”
天呐!谁能相信我刚看完译者序!这本书太棒了!可惜马上要还了!列入必读LIST!马上买来看!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