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工作变得有章法? (original) (raw)

前阵子有个朋友很苦恼,跟我诉苦跳槽的事情。大意是现在的工作不喜欢,跳槽又不知道自己想干啥。他这个病不好治,因为从根上就出了问题。我了解下具体情况。其实无非是大学时候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又没有充分利用大学的四年升级自己,毕了业只能从事自己不喜欢专业相关的工作。不喜欢,是一个多么理所应当的理由。导致的结果就是消极怠工,混日子。然后想着在没被炒鱿鱼之前,到接着自己的下家。如果这个下家是自己喜欢的那就更完美了。问题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看着他,只想说,大哥,也不小了,咱清醒呗?怎么懒儿都让你偷了,好事儿都是你的呢?

当然这个大哥其实是个特例。毕竟大多数人有着先天的奋斗渴望。就像《活法》里讲的,大自然中花草为了那一丝阳光的馈赠,都努力顶开石头,保持着向阳生存的意志力。努力工作追求更好地生活,本来就是人之大欲中的一个。只可惜,被懒pass掉一批人,另一批人则苦于找不到方法,做了很多无效的努力。

不拐弯抹角,直接向你推荐一本书,《12个工作的基本》。这本书配合稻盛和夫的《干法》读,效果更佳。

《12个工作的基本》作者大久保幸夫,瑞可利职业研究所所长。1983年一桥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同年于瑞可利有限公司入职,1999年创立以人与组织为研究对象的机构——瑞可利职业研究所,就任所长。法政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专攻人才管理、劳动政策、职业设计。著有《应届生无业》《享受能力的社会》等作品。(这段是我百度的,网络社会,咱不要在意那些细节。)

最近一直在看日本作家的工作方法的书。主要是理念更接近我们中国人的思维,通俗易懂。刚看了稻盛和夫和大前研一,深觉得接受了一次洗礼。二者兼顾工作理念和哲学,大而化之。正好看完他们两个,需要能有个具体的指导。如果前两位作者的书是告诉你生病的原理,让你找到病根。这本《12个工作的基本》就是靶向定位,专药专治你的各种臭毛病。

这本书看完,我直接送给前文中提到的哥们儿了。希望对他所有帮助。接下来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下这本书,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

通常我们说带着问题去读书。但是能真正做到的人也不多。我开篇一看,作者考虑的很细致,先把问题提出来,然后通过他推崇的12个基本方法,帮你把问题逐个解决。

1.职业生涯就是始终朝目标前进的么?

答:当然不是。最初我们很多都是方向不明的,哪怕是不明的胡乱找份工作,不满意再换,也别在家啃老。这是基本底线。

2.只要大学研究生毕业就有跳槽就有优势?

答:当然不是。大学,研究生里面有多少因为逃避找工作的困难,而赖在学校的?这些人因恐惧工作而赖在学校,不得不工作的时候,难道真的就是单凭学历体现出竞争优势?胡扯。

3.只要有资格证书就能找到工作?

答:肯定不是。在牛逼的资格证书还能牛逼过实打实的工作经验么?高度竞争的社会,你要全方位具备条件才行。

4.过了35岁不能跳槽了?

答:可以啊?但你跳槽就是为了重新开始当小兵么?如果不是请把自己的管理能力好好锤炼。跳槽就奔着当领导去,不然你跟刚进公司的小年轻比没有任何优势。

5.不擅管理的人可以成为专业人员?

答:专业能力到了一定程度,不零头干事,能有什么前途?

作者大久保幸夫带我们纠正了这几个误区之后,又告诉了我们具体操作的12个工作方法。

1.反应力

昨天跟一个当大学老师的姐姐聊天,说现在的孩子比较冷漠。你跟他说话,很容易被他们看手机等行为拒之门外。就算回应你,也有那么一点虚。非常的不好交流。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个小世界,不愿意参与别人,也讨厌被人打扰。这其实就是作者提到的反应力低下。

什么是反应力?作者给的概念是:让对方知道自己对其言论或提问作何反应的表达力,是最基本的交流能力。个人感觉,这就是一种察言观色,然后给对方适当的反馈的能力。这点在职场都做不到,大概很快会被灭吧。谁会喜欢一个没“眼力见”的新人。

2.亲和力

反应力做基础,亲和力是个补充和升级。微笑就是第一大杀伤武器。尤其跟比自己长得人打交道,一个爱笑的人,几乎百分百会赢得好感。要想锻炼亲和力有个简便的方法就是模仿,在身边找个亲和力的标签人物,模仿他的表情,言谈举止。不断重复,最终成为自发性行为。

3.乐观力

企业家一般都是很乐观的人。如果不乐观,在瞬息万变的商场那岂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苦行?只有乐观的人才能正确的看待压力这回事儿。而且有调查表明。压力只会对相信压力对自己有害的人真的造成伤害,相信压力无害的人就真的更健康更长寿。心态决定了很多事情。另外就算是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一点说得简单,其实践行起来并不容易。

4.目标的发现力

一个有梦想有目标的人,很容易在工作学习中发现乐趣。他的一切都是自发的。提高目标发现力有一些小技巧,比如,给自己一个日程表,把目标分成几个小的阶段;成功印象,想象自己成功时候的样子,让欲望具体化;活用上司,哪怕上司责难自己,也正确理解上司的用意,巧妙的运用它抵挡消极情绪,跟上司有个良好的相处。

5.持续学习能力

持续学习就是必要的时候能够学习必要的知识。不学习的分两种,一种是觉得学习没必要,反正工作很稳定。另一种就是没学习方法。不想学的没办法,但想学的一定会找到方式。关键是要行动起来。作者想学习经济学,没有学习方法,就买来150本书死磕。其实很多都没看懂,但一年过后发现自己的大脑像做了一次系统升级,那些看过的书自我连接起来竟然形成了系统。你不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什么奇迹发生,问题是你要有等待奇迹发生的耐心。很遗憾,很多人都是虎头蛇尾,中途放弃。

6.语境理解力

我举个很有趣的例子。你跟长辈说话和跟同龄人说话有本质的区别。跟长辈说话,切记不要用不礼貌的词汇。但同辈之间,我们常常说对方白痴,傻瓜等。其实是表达亲密的方式。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一定不要只拿自己的习惯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多考虑客观环境。

7.专业勾构筑力

30岁以后就尤其要考虑如何构建自己的专业性。这需要下很大的决心,详尽的计划,并不像说说这么简单。首先要考虑自己擅长的领域,其次公司是否有你发挥的空间,之后一定要选择你较短时间就能达到一定水平的领域,最后能想象出你在该领域工作的模样。有天你发现自己实践经验有,系统理论有,该领域专家的关系网也建立。那基本就是成功了。但关键还在于你能否真的做到发愤图强。

8.人脉开拓力

这一点其实是我比较欠缺的。就是不擅交际,但其实有时请人吃饭实在是必要的交际方式。当你专业领域达到一定程度,看的就是人际圈了。学会应酬,也是必要的一课。要打破心里的障碍,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要持续见面。表达对上次的感激之请而请对方吃饭这不算行贿。要把孩子气的思想放下。慷慨的承担必要的花费,这个钱不能省。

9.委任力

委任力说白了就是能把下属培养好,放心的让手底下的人做事,你自然会分出许多精力干别的。这同时也意味着你要忍受不如你能力强的人去犯错误。你能放得开手么?这也是一种能力。一个放不开的人,很难有大的发展。

10.商谈力

人到了40岁,也做到了领导的岗位。但很多时候回因为经验主义而过于固执。听不进下属的一些思想。好的管理者,应该让大家感觉到工作的意义,发挥自己的能力,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商谈力就是交流能力的延伸。只要掌握这样的交流风格,你的专业能力才能大放异彩。

11.传授力

最近我也做了把老师,深深的觉得做老师真的不容易。很多事情要提前想到,却不能提前说。不然学生会失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作者提到了几个容易缺乏传授力的例子。比如,说明不足,我不说全靠你看着学。涛涛不绝型,话太多,学生学没学会也不清楚,自己想当然的自嗨。夸夸其谈,说自己有多大成就,洋洋得意毫不谦虚,让人反感。说教,让人无法心平气和的听下去。比喻过剩,胡乱打比喻,让人越听越糊涂。

12.协调力

协调力其实就是把各方资源合理整合,推进事情往更好方向发展的能力。还有一点就是能够整合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比如你可以一边管理,一边当老师教下属。

构成协调力有十个要素:1.专业知识 2.丰富的人脉 3.把握对方的需求 4.本质的开朗 5.针对信息收集的日常活动 6.目标的设定 7.达成共识的推进 8.适当的建议 9.勤勉 10.为人诚实。

这些点够人用一生去磨练,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领悟的。

时代瞬息万变,只有在关键的阶段把握住机会的人才有可能胜出。但这个机会其实也是需要天长日久的努力去酝酿的。《这本12个工作的基本》就是能帮你在职场养“根基”的好书。它细节化了每个看似复杂的流程,抽丝剥茧帮里理清在职场中把握自己前途的思路。无论是在市场中哪个年龄段的都值得一看。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三喵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