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叙事的利与弊 (original) (ra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一种小说或剧本创作结构,多线叙事如见已经不稀奇了。自从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之后,国内这种结构的电影也屡见不鲜(比如最近的《提着心吊着胆》)从一开始的惊艳,到现在的见怪不怪,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伊坂幸太郎可谓此中高手,写的不少小说都是多线叙事,有不少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从这本小说就可以看到一些多线叙事的利弊。
一般来说,多线叙事用在犯罪和悬疑故事中特别容易给人惊喜,因为限制了你对信息的获取在多个人物和线索之间来回穿梭,当彼此的支线故事在最终汇合的时候,有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畅快感。
玩得好的作者,会在支线人物和情节中,尽肯能埋下伏笔,在一个支线中看似不重要的人物,在整个故事中会举足轻重。
回到《余生皆假期》,这本小说人物众多,前一篇中无关紧要的人物,在下一篇中就会很关键,甚至冈田无心提到的一个老同学,后面出现的时候还是觉得蛮意外的。
时空,人物,场景的转换,让人有看电影的画面和节奏感,阅读快感很不错,一口气想看最终的结局。
然而,多线叙事的弊端就在于,人物和场景转换过多过快,重点常常不突出,好多人物沦为纯粹的工具性存在。
比如,小说中的黑道份子沟口先生就是这么一个纯为剧情服务的工具人物。
整本书的展开是围绕冈田这个人物展开的,他的敲诈勒索生涯的结束,往事回顾,以及最终上司帮他报仇等等。
然而这就是多线叙事弊端的展现了,在这本书的结尾,沟口先生的报仇动机显得特别不能让人信服,以及他一步步设计的城府,也跟之前所展现出来的人设很不符,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ooc的人物。
作者为了剧情的意料之外,让一个读者印象中自私自利,没头没脑的龌蹉家伙在结尾大反转,成了一个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大哥,这让人接受不能。
毕竟,冈田之所以这么倒霉,不就是你一手害的吗?
日本类似的小说中,太多为了服务情节而生造的人物,乍看之下会觉得小说挺精彩的,但看完细想,就越想越不对劲。
多线叙述中的人物,通常都很脸谱化,比如疯狂的石头中的黄渤,就是一根筋,国际杀手就很老道,主角郭涛就显得总有些运气buff,但这些巧合和人物特性,在剧情展开上没有大的矛盾,反而有种造化弄人的趣味。
多线叙事作为一种写作方式,对塑造人物是比较弱的,只能让读者自己代入想象。
这本书中的沙希一家,黑道老大毒岛,冈田的老师,家人,包括沟口的几个小弟,都特别面目模糊,行为做事更多像是随性而为,为了让人意外而意外。
包括这个冈田,本身的行为逻辑和成长轨迹就很不相符合,总之多线叙述的弊端就在于如果不是多个事件为了表达一个大主题或者大目标(比如世界末日的众生相,或者疯狂的石头中的翡翠),许多人物的存在就变得很散,变成了许多有一定关联的短篇小说。
如果人们心理和情感的交代足够详细和清晰,人物逻辑符合其他支线的侧写,就会变得非常精彩,比如《冰与火之歌》中的詹姆斯和小恶魔。
然而,这样小说就会变得特别长。
所以我的感受是,中短篇小说,人物只能作为纯工具性的使用,人物要够单纯,不然很出戏。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小岩井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