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完了,为什么还没成为大师? (original) (raw)

一句话的事情,写成一本书举例啰嗦。目录混乱,缺乏逻辑;观点散落在各处,每点也讲不透。

(《异类》一书开始火的)批判一万小时的努力理论(当然也有说好的地方,大多数领域的成就还是需要时间积累的),简化成刻意练习,五十步笑百步。凡事把成功简单归因都是有漏洞和问题的,成功是多因素的叠加。

这本书更像是两个博士圈钱的小白实验出版物,借助的是安德斯埃里克森在心理学领域的影响力。

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书中的好的观点就不说了,比如专注、反馈、纠正。内部、外部的反馈,这在很多书里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心理表征放在这里单独一章也没说透。

先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来看这个理论的bug吧,感觉作者一直在极力的作证、补窟窿,最后越补越大。让我刻意练习去跑110米栏,成为专业选手可能吗?第一,过了年龄;第二,这需要身体素质和基因。不管你承不承认。让我打篮球,成为专业选手,刻意练习、找个好教练可能吗?第一,过了年龄;第二,身高就是一个缺陷、运动天赋等。有人举例艾弗森1.83,托马斯1.75,小土豆罗宾逊。

做低价值链的事情,即使成为大师又如何?农民种地成为大师,依然解决不了他想大富大贵的问题;工人进工厂干活成为大师,依然解决不了他想获得财富自由的问题。

前面那记忆举例子去证明刻意练习的正确性到后面131页有开始否定从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刻意练习。而且现实可以进行刻意练习的领域是很少很少的?那你这个理论有何意义?很少的现实指导原则?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寻找高手、教练这个说法。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家都走向了误区,也正是这点被成功学大师、各种短期培训课程利用。成功你要找陈安之,经营企业你要上刘一秒的感恩课、感恩员工的企业文化、带着员工一起来上课让员工也感恩你。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把企业做大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战略、销售、人力、财务、市场、生产、研发、采购等等。这是中小企业的通病,企业文化大多是感恩文化、儒家文化。(关于儒家文化,金融学家陈志武从金融学角度进行过批判和吸收)

首先,请高手和教练就不容易,至少需要钱吧。高手和教练,不一定有时间。第二,最顶级的肯定是稀缺资源,需要钱去交换。市面上还有很多经过包装的伪专家。

其次,重点中的重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你上个新东方英语托福培训班,到底是你自己底子好占比大?还是上了两个月培训班就这么神奇了?那个占比更大?现实中,我们要迅速把被别人教,转化成自学。被别人教总是被动式的,而且每个专家说法不一样,专家也有真伪,水平也有高低。即使说得对,你的执行和理解也可能有差距,不一定符合你的实际情况。

如何自学呢?找书本学,自学看似笨,其实更省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第一,掌握基本的概念。第二,思考掌握这个,最少必要知识是什么?找到核心关键点,打通任督二脉。第三,大量实践和及时内外部反馈机制。第四,找到克服困难和渡过瓶颈期的方法。

从被教开始,是第一个层次;被教到自学,是第二个层次;自学到无师自通是第三个最高层次,有些东西、内容,书本和现实中都找不到答案,这就需要我们过往的累积去解决。

当然一万小时努力、刻意练习,这些说法也不是一无是处,和自己的过去去对比,一点点的进步还是可以运用、实践的。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