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行走,其实即是向内回归 (original) (ra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用了完整的2天半时间把《创造自然》读完,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部分竟然是作者对于家人的感谢篇,清楚地写明了每一个帮助的人还有博物馆图书馆,而且最终把这本书作为给女儿的献礼:感谢你,我最棒的女儿。你让我完整,并且幸福。国外的传记作者真的挺严谨的,好吧,妹子也是个德国人,那就更不用说了,巡着洪堡的足迹满世界的跑,雪山也爬了,图书馆也翻底朝天了,真是不得不佩服这种治学态度。
有怎样的世界观才能写出怎样的文字,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不太像人物传记的记录文学。似乎在讲伟大的曾经非常知名的人,但是传达的却是一脉相承、意味深长的对于世界对于自然对于人类的看法。
如果它被改编为电影,我一点都不奇怪,也一定乐于买票观看。我们说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人开始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大致就是文中记述的现象。
我喜欢这本书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线之外的历史政治辅线穿插的恰到好处
就在中国的晚清时期,西方国家竟然发生了那么多精彩丰呈的故事,今年年初我有幸去葡萄牙旅游的时候,特意去参观了海事博物馆,偌大的博物馆里只有几个人,一个洗手间的水声都能在大厅回荡很久。我一只船接着一只船仔细地张望过去,从帆船看到蒸汽船再看到烧柴油烧汽油的大家伙,16世纪-18世纪是属于葡萄牙西班牙的黄金时代,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加速了两牙向南美洲殖民地移民的进程。虽然只是看到等比例缩小的船模、航海道具、旗帜徽章等等海事相关的文物,但是当年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黄金时期仿佛都能通过这些带着海腥味的点滴里感受到。
而18世纪-19世纪,是属于开启蒸汽时代的大不列颠帝国崛起时代。那时候欧洲的法德也相继开始工业革命,法国在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追求三权分立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而德国在那时候还没有统一,北部是普鲁士南部是奥地利。世界的动荡在那个年代尤为明显,一下革命了一下又复辟了,拿破仑打着统一的旗号建立帝国却也免不了需要冠冕加权。而洪堡就出生在18世纪60年代末,一生看尽了奴隶制的邪恶、革命与专制的较量、南美洲人民追求自由独立的解放运动。这些社会的环境和动荡都对洪堡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也可以看出思想解放的潮流中,虽然有约束和禁忌(比如英国人在翻译出版洪堡的部分作品时会删去章节)但是总体的包容和开放使各种言论得到尽情的释放,各种思想得以碰撞产生神奇的火花。
而这些的描述不是像我们从前看到的历史书里简单在开头交代下当地的历史背景或者三言两语描述带过,这里对历史的深挖对政治的思考都融入到了人物的眼中、口中、行动中,让人觉得生动,从前历史书里死记硬背的知识仿佛一下子就融会贯通了。
我摘抄下面一段,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身处罗马的玻利瓦尔、罗德里格斯和另一位来自南美洲的朋友,在8月一个酷热的日子登上萨科罗山,俯瞰整座城市。在那里,罗德里格斯讲述了古罗马平民如何在这座山顶发动暴动,以从共和国分裂出去相威胁,抗议贵族的不公正统治。听到这个故事,玻利瓦尔双膝跪倒,抓住罗德里格斯的手发誓,一定会解放委内瑞拉。他立志:在“打碎镣铐之前”,自己绝不会放弃。这一天成了他生命中的转折点:自此之后,祖国的自由成了指引他人生方向的火炬。两年后,当玻璃碗儿回到加拉加斯,他不再是那个声色场中的花花公子,而是一个拥有坚定自由新年的革命者。解放南美洲的种子就从这时萌芽。“
2.不是单纯的描述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去讲他的影响
在很多人心目中,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评价最简单,也最恰当:洪堡堪称是“大洪水后最伟大的人物“。
是怎样的人可以担得起如此盛名。是的,那是一个对科学家还没有完全定义的年代,他却博学到用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小组就独游南美洲和俄罗斯的荒野,去探寻自然的秘密。
他不仅用严谨的科学仪器去记录、测量、总结和著书,而且他用诗意的整体的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他在后来的著作中写道:“人类必须先理解自然之规律,才能通过行动将她的力量化为己用。”他告诫道,人类拥有破坏环境的力量,后果不堪设想。
是他,发明了等温线、植被带这些概念。他为西方科学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自然世界的视角。这些在如今的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概念和知识,在当时都是用身体力行的穿越攀爬,无数个流血的脚印得出来的真知啊。
那时候的洪堡在德国演讲,就像如今的演唱会一样水泄不通,需要经常到现场维护秩序,即使这样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交通堵塞,你们知道柏林才多大的地方啊。现在我们太享受视听感官的娱乐,而放松了对于自然和学文的狂热追求,这是件多么可悲的事情。我们消磨在泡沫剧和城市的拥挤不堪中,甚至没有时间走到户外去看看星空。
洪堡的著作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是《自然之观点》(作者本人最喜欢的作品)、《旅行故事》、《关于新西班牙王国的政治随笔》(可见也是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主儿)、《宇宙》(耗时最长最费心力的精华之作,20年历程共5卷),这些著作当时都是畅销书,成为影响好几代人的案头书。比如达尔文-进化论作者;梭罗-美国自然文学代表人物;海克尔-艺术博物学家、放射虫发现者;约翰·缪尔-美国环保运动先驱
因为洪堡的旅行、他对科学的观察热爱、一生不断地创作演讲、在自己生活相当拮据的时候还资助年轻科学家探险和搞科学研究,他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大,他似乎不是一个人,而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为那个年代自然的、人文的、科学的、艺术的一些联结,他使科学第一次离庙堂之远,走进千家万户。
3.让我们感恩自己所处的年代
那个时代洪堡去世后要好几天的时间消息才能从欧洲传到北美,他出生的时候通信靠马,他逝世的时候通信靠火车。而我们现在只需要光纤和卫星,不到一秒就知道了世界每个文明角落的讯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速度快到让我们自己都害怕。
我们有更精良更专业的户外装备,有更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唯一缺少的是时间和忙碌连轴转的生活中,去用肉体感受自然变化,与小花小草对话的闲心和勇气。
缪尔说,“标准的时钟和手表取代了太阳和月亮自然起落的报时,人们开始以这些机械的运转来测量生命的流逝速度”。这是些我们不想去察觉的事实,可是当我们慢慢成熟,总有一天需要面对。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辞了多年的工作,给自己留出时间学习,为了摄影和瑜伽,想去看看更多人迹罕至的风光,想去与自己的身体做更亲密的对话。而这些在外人看上去太过文艺、太过冲动的不合时宜之举,在缪尔的文字里我找到了答案:
一切都始于洪堡和一次远足。“我只是出门走了走,却最终决定待到太阳落山,”缪尔归来后写道,“因为我发现,向外行走,其实即是向内回归。”
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代表作-《安第斯之心》礼献洪堡
© 本文版权归作者 Able走世界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